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王茂功/王璧诞辰11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讲话

浏览次数:242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王茂功/王璧诞辰11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讲话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好!

阳春二月,万物复苏,春风、春雨、春阳滋润着青葱翠绿的徽州。徽州壮美的山岳,灵秀的河流孕育着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他们是黄山的松树——高洁挺拔;他们是祁山的红茶——温润芳香。

新安、歙州、徽州、黄山,这片古老的大地名称迭变,不变的是山水依旧,不变的是文化深厚,不变的是民风纯朴,不变的是徽骆驼的坚韧不拔的品格,不变的耕读、礼乐、爱国、爱家代代相传的徽州灵魂。

孔子曰: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我新安琅琊王氏始祖讳璧----大献公一生勋业比照此五祀之典,在在相符,当之无愧。

我祖璧公出自东晋开国功臣,辅佐三朝的丞相始兴文献公王导之后,曾祖王玙研究礼学,官居唐肃宗丞相。璧公从兄王抟官拜右仆射,迁司空,被奸臣崔胤陷害而屈死。唐昭宗为他昭雪平反,追封鲁国公。

生在唐末乱世,璧公看透了官场昏暗,朝廷腐败,乃无意入朝为官,畅游东南,饱览山水。璧公喜爱祁门山青水秀,民风纯朴,因此毅然决然舍弃繁华似锦之杭州,而择居祁门县城北隅为家,闭门读书养浩然侠义之气。无奈黄巢大军过江进犯祁门,地方匪盗蜂起云涌。璧公不忍祁门百姓遭受兵火之灾,不能坐视群龙无首。故而璧公弃笔从戎,磐尽家财,打造兵器,兴勤王保民之义师,璧公九子一婿前拥后呼,祁门人民踊跃投军,汇聚璧公旗下。大军西讨杜洪,南击安全义。大战小战不计其数,屡战屡胜。匪寇见王家军旗乃心惊胆寒,绕道逃奔。朝廷、地方闻听王家大军战绩乃欢呼雀跃,信心倍增。

我祖璧公辅佐吴越钱镠,节度浙江东西,又参谋庐州杨行密,压镇宣徽二州。王家义师居于吴越、淮扬之间,平衡各方势力,调停各方矛盾,纵横厮杀,左冲右突,深得钱镠、杨行密双方之信任。我祖璧公以其智谋,以其勇略,以其仁义,以其四子、五子之牺牲,以其全部家业而保全徽州免遭生灵涂炭。

壮哉我祖,文武兼备,保障功高,朝庭授职检校兵部尚书,又封爵金紫光禄大夫。宋元朝廷屡次表彰,地方官员又亲临墓园祭扫礼拜。大明洪武撰修《徽州府志》,表立璧公为保障乡闾第一人。

贤哉我祖,伯仲并驾于朝野,子婿连镳于吴越,璧公命九子二十三孙效力吴越,南唐,子孙人人贤达。璧公志坚如铁,拒受杨氏之伪命,乃弃官不做,卜居苦竹之吉地,重拾花鸟作伴,诗书为乐,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天报答有功之臣。璧公子孙瓜瓞绵绵,千峰万岫,千流万川,遍布皖、赣、苏、浙、鄂、豫,人数过百万,东南第一大族。我等后裔子孙当永远铭记尚书府君之大德,徽州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保障乡闾第一人。

古人云:治国之道莫过于礼。礼的核心价值乃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去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予以继承,构建具有强大感召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就是我们举办璧公墓祭的意义之所在。我们的始祖墓园是黄山市文保单位,墓祭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所有宗亲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黄山市和祁门县,离不开闪里镇党委政府以及公安派出所的强力支持和巨大贡献。离不开祁门乃至闪里人民的理解、支持、帮助。以程荣刚书记、许建华镇长为核心的党委、政府,以宋奇波所长为核心的公安派出所的同志,亲力亲为。他们有坚定地政治信念,有敬天爱民的历史意识,有深重的文化使命感,有脚踏实地的经世济民的科学理念。在这里,我谨代表王璧文化研究会、代表新安琅琊王氏所有宗亲,向闪里党委、政府、派出所,向闪里人民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谢谢你们!

各位宗亲,今天我们远隔千山万水而相聚,盖因我们有一本大统的纯正血缘,盖因我们有传承千年的徽州文化基因。各位宗亲隔江渡水,翻山越岭,跨省过县,来到闪里祭拜始祖,这充分说明了我们这个家族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祖训的传承有绪,铭刻在心,一群有信仰的人,有孝道的人,是爱家庭的人,爱家族的人,是爱国家的,爱民族的人。我相信我们新安琅琊王氏后裔一定会在各自的工作中,在各个地方都能成为行业精英,道德楷模。

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有爱心,有乡愁、有能力、有成就的宗亲常回老家,省亲、旅游祭拜始祖为璧公墓园建设和墓祭申遗奉献爱心,有各位的慷慨解囊,我们的始祖墓园,墓祭一定能成功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文物和遗产。

最后,我祝愿各位宗亲,宗族和睦,家庭幸福,事业发达,身体安康!

谢谢大家!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