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骏荣获十二届世王会表彰的优秀传承奖
杨修骏宗亲荣获第十二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表彰的优秀传承奖
--活跃在王氏文化圈内的有心人 王杨
在江西九江县有一个叫杨家大屋的自然村,建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全村全族之人虽然表面上姓“杨”,但村内所修建的祠堂又全部供奉着王氏祖先,除此,他们还把自己名字编入《王氏宗谱》以及他们的老人百年归世后全部树立“王氏”墓碑。
上述这样的事情在杨家大屋村一代地传承着一代,但要究其详细缘由,全族无一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就在1989年村里重修《王氏宗谱》时,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重修,在全族人中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大事”了,全族老老少少无事均会去祠堂谱局进行观摩、看稀奇。
就在此时,有一个七八岁小孩叫杨修骏,晚上没事时跟随父亲去观摩家谱的制作过程,如铅字字模、选字、排版、刷墨、铺上宣纸、印刷等等,并核对自家资料是否有误,并讨论相关问题。就这样一来二去,“王杨两姓”四个字从此深深烙入幼小的心灵中。
由于农村重视教育的不多,村内同龄孩子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有的孩子连初中都没念完就辍学了,修骏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所以促使修骏成为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因此,每逢年节假期回家,家族爱好的研究家谱的叔公就会拿出族谱,请教族谱上面不认识的繁体字,并向其讲解家族历史等一些知识。
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意无意接触谱牒,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地灌输谱牒文化,让其从不反感到为了搞清家族姓氏具体的渊源,到最后痴迷上家族文化。
为了弄清家族姓氏渊源,修骏自费把家族所有谱牒权复印了一份,随时带在身上,只要有机会就与他人对谱。后来外出工作借助工作电脑的便利,按照家谱迁徙路线,上网检索家谱上的地名,如徽州祁门苦竹港等,那时因为上网的人不多,所得线索不多,并在旧书市场、旧书交易网站遇王氏家谱就买,购买了大量王氏家谱。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原本查不到的资料陆续被上传到互联网,这样给检索带来很大的便利,为了方便,修骏根据家谱上的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干脆购买了大量的历史工具书、地方志、地名志、谱牒、论文期刊等。
理论资料丰富后,修骏又率先自费创办王氏专门网站,把所收集的王氏资料集中到王氏网站中,引发各地王氏网站雨后春笋般地上线,给各地宗亲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网络平台建立后结交了众多王氏宗亲,为了互动,修骏又陆续参与国内各地王氏文化社团组织,与各地社团组织进行学术研讨,并进行宗亲联谊、恳亲。
通过大量走访交流与大量资料研究,修骏已经于2011年基本上解决了全族人都不清楚的姓氏渊源(初步确定为古音王杨同音造成),因家谱上记载祖先来自徽州祁门县苦竹港,当时其心里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去祖先的老家祁门苦竹港看一看,于是在2012年3月3日在毅力的支撑下独自一人冒雨从江西九江骑摩托车赴黄山祁门县闪里镇参加苦竹港始祖王璧公诞辰祭祀活动。3月4日返回途径东至县时不慎发生交通事故,被送入东至县人民医院抢救,后转入九江继续医治一年多时间。
在医治期间,周边宗亲纷纷到医院探望和慰问,有的更是从两三百里外专程前来探望,其他电话慰问的宗亲更是数不胜数,场面非常让人感动,正所谓“亲无三代,族无了日”,这就是敦亲睦族、问祖寻宗、团结互助的意义所在,使其对参与家族活动信心更加坚定。
如今,杨修骏一直活跃在王氏文化圈内,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其如今是九江县三槐堂文化学术研究会秘书长、华夏王氏网总编,《世界王氏》编委、世界王氏会长联席会发起人之一等等,并在第十二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上荣获文化传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