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第3期家族热心人--王德祯

浏览次数:600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铜锣新声》第四期家族热心人--王德祯
王德祯,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箬坑村人,生于1947年10月,璧公37代裔孙。1967年至1972年任箬坑村革委会主任;1989年村委会副主任兼文书;1993年村委会主任;2002年至2005年再任,十一届、十二届县人大代表,是璧公墓园建设的早期发起者、组织者、建设者;璧公墓第一期修复工程组组长。
情系璧公文化事业--王德祯
一、情系宗亲


1998年秋季,太湖县王启中先生带领几位宗亲来箬坑寻找璧公墓,我们听说江北宗亲来人,当时有王玉书、王进和、王济坤和我几个人就自己掏钱在饭店请几位吃饭,表示我们对远道而来宗亲的敬意,次日便带领他们到铜锣湾墓地观看,并讨论如何修复的初步方案。
二、说干就干
1999年春节过后,我们在王玉书宗亲家召开了会议,会上讨论人员包片到各村募捐,决定由王惠康、王建平二位到历溪,王均盛、王炳煌二位到陈田,王长久、王济坤二位到高塘,王承一、王炳煌到严塘,王德祯、王玉书、王进和等人分别负责邻近几个村,会上经研究决定各位生活费自理且无误工费,回家后须定期集中汇报进度情况。
三、修墓前会
经过全体宗亲的努力,决定修墓前需召开一次几县代表会议,而会议地点选在哪里呢?江北宗亲建议在江西彭泽,而我们祁门和东至的王流海先生都认为此次会议应该在祁门箬坑召开为好,因为离墓地近,在彭泽开是纸上谈兵不现实,再次讨论会议定在祁门箬坑召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这次会议圆满召开,我们又接连召开几个会议,具体研究参会人员吃、住安排,各项均有专人负责,经研究会议地点和食堂都在王玉书先生家,油盐柴米及蔬菜均由箬坑村宗亲大家捐献。后来会议顺利召开,内容主要有两点:1,各地汇报捐款情况和捐款人名单,然后汇总。2,成立和推选第一期修墓领导组成员名单,这次会议共有30多人参加,有东至县王流海、王秋生,太湖县王启中,江西浮梁王铎,还有望江县、潜山县和祁门县各房代表参加。会议推选我为第一期修墓小组组长,王启中、王流海为副组长,王济坤为施工员,王进和任会计,王玉兹为出纳,会议要求工程到年底结束完工,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四、雷厉风行
会议结束后,自知责任重大,经济来源少,人多闲话多,如何修好?急得一宿未眠,第二天就到铜锣湾坟地勘察路线,找闪里镇政府,找坑口村书记,解决墓地四周车辆运输路线,因墓地周围都是茶园已分配到各家各户,只好求爹爹告奶奶,接连三天才解决线路问题,真是万事开头难。几天后,王流海宗亲自带被条、锄头、柴刀,我们和砖工师傅吃住在工地上,历经十几天的辛勤劳动,第一期工程终于胜利完工。
五,后继有人

第一期工程结束后,接连二期又喜完工,望我后辈人托祖先璧公在天之灵,兴我王氏家族;愿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造性的开展璧公文化研究工作,祖先一定会保佑我们。


(作者简介:王德祯,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箬坑村人,生于1947年10月,璧公37代裔孙。1967年至1972年任箬坑村革委会主任;1989年村委会副主任兼文书;1993年村委会主任;2002年至2005年再任,十一届、十二届县人大代表,是璧公墓园建设的早期发起者、组织者、建设者;璧公墓第一期修复工程组组长。)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