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琅琊王氏故地“苦竹港”考--杨修骏
新安琅琊王氏故地“苦竹港”考
杨修骏/文
自我族于1989年重修家谱时,让我接触到了“家谱”概念后,因我族是王杨两姓渊源不清,为正本朔源,我是边学习边查阅,边工作边查阅,至今20年了。
为了查清姓氏渊源,那么查询始祖迁徙路线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很重要的线索,我谱上是这么写的“始祖于徽州祁门苦竹港经湖口县到德化县甘泉乡分水岭”。
可见如今上述很多地名都发生了变化,如德化县甘泉乡已改九江县黄老门乡最近又改成岷山乡,湖口县至今还隶属九江市,徽州已经改名黄山市,祁门县依旧,可苦竹港今地名则无,祁门方面只说在祁门县西百里今地无考,而根据王璧祖墓在闪里,猜测苦竹港应该在闪里镇,大多王璧公后裔也就这样默默接受闪里就是苦竹港。
让我们先来了解下祁门的历史,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县二县地。境内有“一巨石夹流水而对,其状如门”故号阊门或阊门山,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766年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分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山而得名。
通过简单地对祁门进行了解,加之祁门方面说苦竹港在祁门西百里,这个区域以前也就是浮梁县的区域,那我也调整了一下思路,既然祁门所属的安徽方面查不到苦竹港,那么浮梁所属的江西方面可以是否可以查得到呢?
通过努力,果然查到了:《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 江西三:苦竹港,源出浮梁县北百二十里之苦竹岭,东南流,合北港水,至县东北入昌江。《志》云:北港水出县西北百三十里梁禾岭,东流合桃树岭水,又东合苦竹港,入昌江。
昌江是景德镇市(浮梁)的母亲河,由于本人在景德镇市念的书,所以非常熟悉,昌江水源来自祁门境内,昌江也是因为祁门的阊门而得名,“阊”字虽变更“昌”,但读音还是一样的。
那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北港水”,同治版《祁门县志》说祁门县境内水流分两大系,东乡水流向钱塘江,西乡水流向鄱阳湖。而西乡水系即“北港水”是昌江的主要支流,分“大北港”和“小北港”两条。
大北港,即现在的大北河,目前还在祁门县境内,水源包括溪河、东河、古溪河在历口镇汇集东南流向,再经阳山、深都等地集沿途河流溪水,从倒湖注入昌江。
小北港,即现在的北河(小北河),目前在浮梁县境内,水源有来自良禾岭(《祁门县志》作“良禾岭”,《饶州府志》作“梁和岭”,今为“禾岭”,在祁浮两县边界上),还有来自古建德(东至)、鄱阳、浮梁三县交界的桃树岭(《饶州府志》作为桃墅岭,今在浮梁西湖乡,与东至县交界),另外还有浮梁苦竹岭等,上述地名今还在,只是有的因读音易作他字了。
根据《祁门县志》和《饶州府志》、《读史方舆纪要》里“祁门县西百里”、“浮梁县北百(二十)里”、“东南流”、“合北港水”,“梁禾岭”、“苦竹岭”、“入昌江”等描述,查看浮梁地图,只有现在的小北河水源是来自浮梁县城北面的良禾岭,东流至勒功乡附近与经公桥镇方向来的桃树岭水汇合后,继续东流,在江村乡沽潭与苦竹岭下来水(东南流向)再次汇合,此汇合处因“苦竹岭”和“北港”而得名“苦竹港“。
“苦竹岭”是山岭的名字,今有写成“苦株岭”,离浮梁县勒功乡很近,在以前是属于“大惟都”管辖,今在溠口、洪溪、石坛等自然村附近。
“苦竹港”是苦竹岭山上流下来的水与小北港水(今杨家河)汇集之处,今在浮梁县江村乡沽潭自然村。
从苦竹港沿着溪流往苦竹岭走,大概有五六公里的路程,同治版《饶州府志》资料记载,当时“苦竹岭”是浮梁县与祁门县县界。也就是说,山顶上“苦竹岭”是浮梁县管辖的,山脚下“苦竹港”是祁门县管辖的。
这样也就清楚地为我家谱解释了为什么是“祁门苦竹港”,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行政区划反反复复调整,苦竹港现今又回浮梁县了,在江村乡沽潭村。
在当时政局动荡、流寇四起的年代,璧公9子23孙为避灾乱纷纷迁徙,纵观23孙迁徙路线大多也是集中在苦竹港的附近。璧公逝世后,为了风水宝地,才远葬今闪里铜锣湾。这也是古代非常崇尚的文化,无论跋山涉水都在所不辞,像璧公仆人陈家就不惜一切纷争,也偷葬那块地,所以说坟地与生前居住地没有关系,远葬铜锣湾只是谋“风水”而已。
至于为什么叫新安琅琊王氏,《祁门县志》记载祁门西乡有一座新安山,晋太康元年(280年)始设新安郡辖徽州府,徽州境内徽港因新安山得名新安江,是钱塘江的正源,新安文化也就是徽州文化,综上所述,新安也就是一个地名,而“琅琊”也是山东旧时地名,这样也就明白了!
苦竹港卫星图
苦竹港、苦竹岭、闪里以及部分外迁地点
9子23孙外迁示意图
祁门西与浮梁北的方言相同
浮梁县地图
祁门县地图
建议:地图如果在网上看不清楚,请保存到自己的电脑里进行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