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江南正值好风景,谒祖寻根会宗亲

作者: 王云鹏  浏览次数:330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江南正值好风景,谒祖寻根会宗亲

公元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带着黄屯王大王氏的寻根梦想,背负载有成一公前后列祖列宗名讳的珍贵宗谱,沿着祖先当年千辛万苦的迁徙之旅。后裔子孙:云鹏、秀龙、长高、长明、卫华、勇胜、宝玉、保友一行八个代表,跨越长江天堑,穿越巍峨群山,来寻梦里祖籍,拜谒共同祖先,进行续谱登记,开启了“尊祖敬宗归族”之旅。

一、拜谒新安琅琊王氏始祖大献公王璧墓。今年农历二月十二是璧公诞辰1173年纪念日,来自全国各地,特别华东地区的宗亲代表,有4500余人。我支作为璧公第五子思会公后人,是第一次受邀参加,结束了长期以来“第五子无后人的误传”。期间我们还相识了同为老五房的敬復(他谱记为敬福)公的后人,并得知还有老五房宗亲在铜陵的信息。

   璧公是太子晋第四十八代孙,是新安琅琊王氏始祖。成一公是黄屯王氏始祖,是璧公第十六代孙。

   对璧公一拜,将改写思会公无后人的历史,实现了成一公上下四十多代祭祀始祖的愿望,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瞬间。

二、寻根梦里板桥。“由婺源板桥迁庐江黄屯”,七百年来,板桥只是记在谱上,存于梦里的遥远记忆。前六次续谱,均未实现对板桥的实地重游,而今第二十代、二十一代、二十二代三代同堂的代表终于来了!成一公、秀颜公泉下有知,定是欣慰不已。

   板桥乡今属休宁县,是一个以林茶为主的山区乡。面积78.6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人口6016人。其中樟前村板桥村王姓人口占80%以上。

   三月十八日(农历二月十二),两车沿溪口进入一条两岸崇山峻岭、峡谷幽深、溪流蜿蜒曲折的长冲。一路向前溯流而上(溪水北流)四十多里,依次经过小官坑、沂源村、凤凰村、板桥村(今乡政府所在地)、梓坞桥、樟前村。再向上是古驿道,是今与婺源的分界。

   当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乡政府,得知现在的板桥就是当年婺源的板桥时,且樟前村板桥村王姓人口占80%以上时,走人农家受到宗亲热情接待,又带路看墓、看祠、看谱时,才豁然顿悟什么叫“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什么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正含义了。

   一位叫王建生的宗亲,开了一家“山里红农家乐”。他说他家祖谱上有成一公和秀颜公,并让人带路去看墓地;一位老校长(汪姓)在当地很有才气,族人让他来看我们的宗谱,他说你们百分之九十九是一家;更有一位老太太讲,不用看谱,是我们王家的人,你看鼻子好像…;一位老者讲述,板桥是王家八房,大房在黟县黄墩。二房暂无人述。樟前村的一位有谱的人不在家,通过微信联系,可能春节回来。

   由于年代太久,当地也有百年以上没有续谱,有的人家有谱,也不想立即拿给我们看,怕上当受骗。加上他们祖谱早于我们,告知后代是从杭州迁来的(这符合我谱序中“始迁金华,复迁婺水”的描述),他们不知道有迁庐江黄屯的。所以一时也无法考证,加之一行八人都是挤时间自费去的,误工太长也不现实。

三、收族青阳杨田乡。三月二十九日,在青阳杨田乡猴山村,对成一公五房迁居此地的宗亲进行登记收款,他们将被录入王氏宗谱,成为王氏家族永远不散的子孙。

   此行虽短,收获颇丰。一是改写王璧五子无后的历史。二是理解祖先为什么从板桥迁黄屯。通过考察,因为此地山高林密、交通闭塞、耕田近无,是人口不能大量宜居的地方;为何选在黄屯而不在其他地方?因为板桥之水自南向北,终年不绝;而黄屯之水也是经十里长冲由南而北。当年铜盆山前也是迴水有湾,北有靠山,畈田一片可耕。祖先们既解决了无米之忧,又有和老家相似的环境可居,表明故土难离的心情。

   与板桥宗亲有了联系,时间虽然短,却是一个新的起点。此行正值江南春景宜人,黄山、齐云山、九华山在望,宏村、西递擦肩,大家没有在风景区逗留,实现了对宗亲“不借出差之名,行旅游之实”的承诺。此行长高、卫华二位为寻根之旅提供免费自驾车辆。特别长高在几处工地施工,电话不断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参加寻根活动,提供餐饮招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仅此一述,望宗亲学习之,共同为续谱献爱心。

                  王云鹏

                          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日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