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祁门王璧墓祭--王进丁

浏览次数:508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祁门王璧墓祭
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王璧墓坐落在祁门县闪里镇铜锣湾,文闪河清澈明亮,呈S状由北向南绕墓而过,环境十分优雅。铜锣湾古代又称“湾坦”,因该处四面环山,形似锣形,后人因而易名为铜锣畈。王璧墓是王璧与章、程、周三位夫人合葬墓,墓坐北朝南,由墓道、拜台、墓冢三部分组成,面积约130平方米,规模颇为壮观。

闪里镇山川秀丽,文风醇厚,自古以来险阻天成,兵戈少到,赢得许多羁人过客的留恋,东晋南朝和唐宋的避乱者视这里为桃园,也是祁门梅、王、郑、陈四大姓氏分支的发祥地。

王璧为琅琊王氏之后,太子晋48世孙,东晋名相王导20世孙,是古徽州琅琊王氏迁祁之始祖,唐时因抵御黄巢有功,曾被授兵部尚书,此后为历代封建地方政权所敬重。据家谱记载:璧公有九子,二十三孙,分徒各郡,散处江之东西,如安徽之祁门、歙县、绩溪、黟县、休宁、宣城,江西之婺源、九江、彭泽、湖口,浙江之建德,以及江苏之南京、泰州、高邮等地、号称一百三十六房,为江南王氏之又一大族。目前山东、浙江、福建、南京、荆门、九江、鄱阳、浮梁、安庆、贵池、绩溪、泾县、铜陵等诸多地区的王璧后裔每年均发起王璧祭祀、祭典活动。不少王璧后裔还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二赶到祁门闪里镇铜锣湾参加新安王氏(王璧)始祖祭祖大典,即便在清朝末年,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决战祁门时,仍有不少异地子孙来墓地祭祀。“文革”期间,墓祭停止。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了墓祭,外地子孙来墓地祭祀,人数一年多于一年。201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天下大雨,来人有7000余人,像这样不间断上千年的墓祭活动实属罕见。我市一徽学专家由衷地说:“我所了解墓地祭祀,规模如此之大,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仅此一家!对先祖祭祀传统形式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徽州的衣冠巨族自汉末开始,尤其在晋、宋、唐末三次大规模迁入徽州。这些衣冠巨族保留了严密的家族组织,他们世代聚族而居,有系统的谱牒和严格的家规家法。尊祖敬宗,崇向孝道,讲究门第,其风最为近古。“祠,祖宗神灵所在;墓,祖宗体魄所在。”他们重金求墓地,请地师,置山地、庄屋,由专人护养,素有“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家,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扫墓是宗族的一项重大活动,由族长率领全族男丁到墓地上来祭祀,问姓追祖,敬重祖德,一直延续到现在。

墓祭为宗族活动中最隆重大典,其过程繁杂、组织完整、程序规范、仪式隆重,有较强的宗族色彩。王璧墓祭程序要求十分规范,参祭礼生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如民国时期规定参祭礼生,必须具有高小以上应届或历届毕业生,且必须是道德修养高,族里口碑好的青年才能担任此职,同时要求礼生衣冠整洁,严格遵守墓祭程序进行(祭祀礼服相传很严格)。祭文由祭祀时间、祭祀对象和祭祀词三部分组成。祭品十分丰富、独特,全猪、全羊各一只,还有八盘、十六碗、点心、水果等。

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璧公诞辰这天,各地王氏子孙,纷纷赶来墓祭。首先是到王璧的墓地进行祭扫,把猪、牛、羊、烛台、香炉等按一定程式安放在坟前祭台上,然后点烛焚香烧纸钱,挂白幡于坟头,行跪叩礼,再由族长领头,按辈分大小和年齿长幼排队绕坟茔转一圈,称之为“走祭”,以示对先祖王璧的崇敬与怀念,并求王璧保佑本族繁荣昌盛。

孔子认为,奉行“孝”的全部过程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养、葬、祭是奉行孝道的三大核心思想。徽州是著名的“礼仪之邦”,也是理学家朱熹的故里,朱熹在《家礼》中提出的建祠堂、明氏系、墓祭祖先等规定,对加强和巩固徽州社会稳定起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墓祭也是弘扬儒家孝道精神,尤其是对父母要奉行孝道,这在今天来说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近几年来,不仅王璧后裔参加墓祭活动,邻村他族男女也自发参加祭祀系列活动,由单纯宗族墓祭逐渐演变为群众墓祭。随着全国各地来参加祭祀的人数越来越多,祁门闪里镇也顺势启动了清明节“古戏台·王璧文化”旅游周活动,墓祭已成为闪里镇一项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而目前王璧墓祭也正在积极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