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王离,王贲,王翦

浏览次数:917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王离

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孙子,王贲之子.继其父为秦将,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陈胜吴广作战。

  秦将。秦将军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字明。始皇时封武城侯。始皇东巡至琅邪,与其父贲均从,与议于海上,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蒙恬北逐匈奴时为裨将,居上郡。二世三年囚杀蒙恬后,
  

章邯

以其军属之,戍守北疆。公元前207年,章邯击赵,秦命其围赵王歇及张耳于巨鹿城中。时人评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以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不久,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与秦军遇,绝甬道,断粮饷,九战秦军,大破之,被项羽所俘,其将苏角被杀,涉间不降,自烧死,其军遂降。[1]

秦末主力军

  有说秦主力军只有一支,即章邯军,先由“骊山徒,人奴产子”所组成,稍后由王离所率的边防军补充进来,因而改变了士兵成份。有说章邯军与王离军是“平行的,互不隶属”的两支主力军。两说都不无道理,但也未必妥当。
  章邯军肯定是一支主力军,这是不成问题的。王离军也是一支很有实力的军队,故也可称主力军,但它与章邯军不是“平行”关系。章邯取得邯郸之后,“令王离、涉间围巨鹿”(《史记・秦始皇本纪》)。此文中的“令”字,就透露了章邯与王离主次关系的信息。两者不一定是主从的隶属关系,但决不是“平行”关系。
  有说“河北之军”即王离军,“河南之军”即章邯军。这似乎是对有关史料的误解。《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两输之粟。陈余为将,将率数万人而军巨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高祖本纪》也有略同于此的记载。

  这里的“河北之军”,既不是专指王离军,也不是单指章邯军或陈余军,而是言河北地区的军事情况,是不能硬指为王离军的。还应指出,王离军在围巨鹿之前,曾驻于成武,败于刘邦军(参见《史记》的《高祖本纪》和《秦楚之际月表》等)。成武(今山东成武县)就属于河南地区。同时,也不能指定章邯军为“河南之军”,章邯原在河南,但这时已“渡河”(北渡黄河)攻取邯郸,进军到了巨鹿南,即已到了河北地区,就属于“河北之军”,而不能再称“河南之军”了。刘邦在鸿门会见项羽时,所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史记・项羽本纪》),也可称河北之军、河南之军;但又不可专称项羽军为河北之军,因为他在招降章邯之后,又南渡黄河,到了河南地区。所以,不能说“河北之军”即王离军,“河南之军”即章邯军,更不能据此而定两军为“平行的,互不隶属”的关系。

王离军的经向

  一说王离军经由关中东向,补充了章邯军;一说王离军的进军路线,“是由上郡直接东渡,经太原至井陉”,“再继续东进”。两说各言其是,但都缺乏有力的直接的证据。
  

王离像

[2]
 史籍虽有章邯“令王离围巨鹿”的文字,但还未见王离军补入章邯军的记载。《秦始皇本纪》写了秦朝命章邯将兵“击破”周文之后,又写:“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司马欣和董翳是补充和辅佐章邯的,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这段文字没有提到王离。这或是历史家的疏忽,或是王离未佐章邯“击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司马欣、董翳两人确实隶属于章邯,而王离可能没有隶属。
  王离“居上郡”,其军原在上郡、九原长城一带守边,如何到了山东地区,不得而知。有说经太原,有说经关中,两说都有可能(其中必有一说是对的),又都只是推测,而无实据。只能存疑,难成定论。

谁人先到

  有说“王离先章邯到了赵国”。理由是王离经太原,出井陉而东,于秦二世二年头几个月内,“入邯郸郡境,迫近信都”,“这年后九月王离军围赵王歇于巨鹿”;下个月,也就是二世三年十月,章邯才“北入邯郸”,“之后,章邯军巨鹿南棘原”。这个王离与章邯入赵的时间表有点问题。《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的军事时间表是这样的: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秦军围巨鹿”。
  三年十月,章邯军“破邯郸”;刘邦军“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
  十一月,项羽“将其兵渡河救巨鹿”。
  十二月,项羽军“大破秦军巨鹿下”。
  端月(正月),项羽军“虏秦将王离”。
  据此可知,王离先是在成武(今山东成武)被刘邦军打败,此前他似乎没有参与“围巨鹿”,反正未见史籍明文记载;后来他才听章邯之“令”去围巨鹿(在今河北平乡西南),而后被项羽军所虏。也就是说,王离军先是出现在成武,而后才到巨鹿。如果他在前一个月参与围巨鹿,后一个月又破于成武,在时间上就有点令人费解了。成武在河南,原为宋楚之地。邯郸、巨鹿等在河北,原为赵地。由此是很难判定王离先于章邯到赵国的。按照现有的材料来看,是章邯先到了赵国。
  《史记・张平陈余列传》记载:秦二世二年初,李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塞井陉的“秦兵”,有说是王离军。这有可能,也难肯定,究属缺乏实证,只是猜测而已。

王离军人数

  一说王离军“三十万”,理由是,秦朝曾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蒙恬被害后,这支大军“归王离率领了”。一说王离军“大约十几万人,至多二十万人左右”,理由是,秦末大乱时,“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王离原有的三十万人一定不全了”;又据巨鹿之战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战争激烈程度等情况“推测”,王离军大约就是这个数字。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据有理,又似乎都不大准确。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收河南。”同书《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前者简略,提到了“三十万”,没说明这个数字的具体情况;后者稍详,既说到了“十万”,又说了“徙适戍边者”的来去问题,只是没有写明徙适戍边者的具体人数。根据这两条材料,可以推知蒙恬所统的士卒总共30万,其中包括原有10万,加之补充来的“适戍边者”大约20万。秦末大乱,既然“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即都走了;那么,就只剩下10万了。显然,王离所有的军士只有10万。

章邯与王离的思想

  这里不再谈章邯军与王离军是隶属还是平行的关系问题,而是觉得有必要追究章邯与王离间的思想与军事关系。
  章邯于秦二世二年九月大破项梁军于定陶之后,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北向渡河击赵。秦二世三年十月,章邯攻破邯郸;同时,王离军在成武被刘邦军击破(参见《秦楚之际月表》)。这说明章邯军北向击赵邯郸,王离军则在楚地成武。王离为何不紧跟章邯的军事行动之原因,不得而知,至少说明关系不密切吧。
  章邯命令王离等围巨鹿,自己“军其(巨鹿)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项羽本纪》)。这说明章邯对王离既下了军令,又给予军饷支持。但当项羽军“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又“破章邯”,章邯立即“引兵解”,使得项羽乘机于一两个月内(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和端月)大打出手,“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参见《秦楚之际月表》及《张平陈余列传》)。章邯于巨鹿南败于项羽军,只是小败,并未大挫,仍然拥军20万于棘原(巨鹿南),仍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反攻。但他置被围的王离军于不顾,使其全军覆没而其人被虏。这是为什么?章邯即使不是明显的拆台行为,也是消极思想作祟,或者还有其他因素掺杂其间。
  在秦朝内部的重重矛盾中,王离与章邯很可能存在矛盾,王氏与蒙氏在兴秦立国中都有大功,蒙恬统帅边防大军,王离为副,想来两人关系不错。蒙恬被害,王离未曾遭殃,而且得掌边防军大权,但他仍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而章邯在秦朝内部政权矛盾斗争中,由少府而为统兵大将,显然权威显赫,得意于一时,他能对早是列侯又是边防大将的王离指手划脚,随便应付,足见其气焰和神气。
  由此可以推想,王离与章邯的关系是不密切的,甚至是有矛盾的;秦楚巨鹿之战,秦之惨败,与其内部矛盾不无关系。[3]
  《巨鹿之战》——《史记》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闲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鰦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
  范增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王翦(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人
  

王翦

,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王降,遂定魏地。

  王贲(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贲。战国时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同为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举兵击楚,大败楚军。返击魏,魏王降,以魏地为郡县。后又率军与李信攻取燕国辽东,灭燕,攻代,虏代王嘉,灭赵。接着率兵
  

王贲

南下灭齐。秦终于统一六国。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将兵伐,取十余城。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黄河及大沟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魏亡(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秦在大梁置浚仪县。 秦王政二十五年,率兵攻燕国辽东地,俘虏燕王喜,灭燕。又回师攻国(治今河北蔚县),俘代王嘉,消灭了赵的残余势力。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又率军从燕南下攻,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齐都临淄,俘虏齐王建,遂灭齐,齐人讽刺说“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史称秦灭齐之战,完成秦的统一。因功被封为通武侯,曾随秦始皇东巡琅邪(今山东胶南市)。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