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豫章王氏世系源流探讨--王洪顺

浏览次数:819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豫章王氏世系源流探讨



 

丰城市王家洲谱局这次重修族谱,对于王氏世系源流,做了较为细致的查证工作。
由于我们修谱时间间隔过长,在解放前夕的1948年虽然修了谱,但在刚出新谱时,因政权更换而被销毁,后来民间保留的一部分老谱,也因后来的几次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宗谱当成“四旧”东西,也被彻底销毁了。正如王家洲1986年重修的谱序中说:“由于资料困乏,况又千丝万绕,整理巨艰,感难尽事,自疚于心。为有系统本届重修村史谱牒,故规定各房概以在生前一代重修。”因上届修谱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谱修撰得不完善,是情有可谅的。
为了搞清王氏世系源流,我们找到六家同属景肃公位下宗谱。他们是:袁渡北岸谱局1988年版谱、进贤县温圳斗门谱局1987年版谱、临川县桐源圳口谱局1989年版谱、高安市港溪村保留的斗门谱局光绪丙子岁1876年版谱、丰城市王家洲谱局1986年版谱、南昌市湾里谱局2008年新版谱,对这六家宗谱,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对照比较,查证分析了世系不清的原因和问题。现将对比情况分析如下:
(一)           从始姐晋公到十八世元威二公,六家谱相同。其吊系是:(1)晋公字子喬——(2)宗敬公字荣生——(3)森公字子成——(4)彬公字灿然——(5)昇公字起阳——(6)昱公字子卓——(7)颀公字节符——(8)错公字石卿——(9)貢公字尔进——(10)谕公字晓淑——(11)息公字天运——(12)恢公字德广——(13)亢(元)公字道吉——(14)颐公字元纯——(15)翦公字维张——(16)贲公字典武——(17)离公字文明——(18)威公字玉文。
(二)           十九世立公至廿六世霸公,五家谱大致相同。其顺序是:(19)立公字豫凡——(20)臧公字聖善——(21)邑公字寿南——(22)揆公字瑞卿——(23)白公字受采——(24)章公字斐卿——(25)崧公字福之又字秦瞻——(26)霸公字儒仲。王家洲的谱吊系另乱错位,其顺序是:威——陵——戊——臧——嘉——成——賀——吉——霸。湾里的谱只是把(25)世崧公提到廿三世。其顺序是:立——臧——邑——揆——崧——白——章——霸。变动后霸公的父親,由崧公改为章公。对此我查阅了各公生年,霸公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四年。章公生于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即公元前十三年。按时间推算章公18岁生霸,是正常合理的。崧公生于西汉本始四年,即公元前七十年,如生霸年龄则在75岁,这是不合情理的。虽然上述世系有北岸、斗门、高安、圳口、几家谱公认,但我在编排时,还是采用了湾里编撰的世系。
(三)           廿七世殷公至四十世顗公。北岸、斗门、高安、圳口四家谱都一致。其顺序是:(27)殷公字晋阳——(28)仁公字德优——(29)经公——(30)实公字士重(奉新谱载字献华)——(31)懋公——(32)怡公字和也——(33)忠公字靖国——(34)冠公——(35)寓公——(36)光公字燦也——(37)冏公字大兴——(38)神念公字希聖——(39)僧辯公字君才——(40)顗公字靖也。王家洲谱是:(27)殷——(28)成——(29)景龄——(30)貞、煥——(31)述——(32)敏——(33)融——(34)忠——(35)冠——(36)寓——(37)空——(38)秀——(39)元则——(40)煥。湾里谱是:(27)殷——(28)亥——(29)岱——(30)卓——(31)述——(32)懋——(33)泓——(34)并——(35)楊——(36)寓——(37)罕——(38)秀——(39)元则——(40)煥。湾里和王家洲两谱基本相似,其下传是殷公长子亥公世系。其不同处可能是王家洲1986年修谱时,因资料不全残缺不清,而出现的差错失误。
(四)           四十一珪公,字叔玠,或字禹玉。为顗公幼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十三年,召入秘书省,校定群书,为大常治礼郎。卒年六十九,帝素服哭賜詔,魏王率百官临哭赠吏部尚书,谥:懿。夫人冯氏,生子三:崇基、敬直、音。从这里开始有六种不同世系,最后都到四十九世景肃公。
(1)       北岸1988年版谱:(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时公——(44)光大公——(45)遂公——(46)顒公——(47)宏机公——(48)韜公——(49)景肃公。
(2)       圳口1989版谱:(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时公——(44)光大公——(45)遂公——(46)文济公——(47)仁忠公(字宏机)——(48)韜公——(49)景肃公。
(3)       高安港溪1876年斗门版谱:(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时公——(44)光焘公——(45)遘公——(46)浓公——(47)宏机公——(48)元暕公——(49)景肃公。(该条世系斗门1987年重修谱也有,四十八世为元,未有暕字,因为下面世系有元暕二字会重复)
(4)       斗门1987年版谱:(41)珪公——(42)音公——(43)杰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畴公——(47)勔公——(48)元暕公——(49)景肃公。
(5)       王家洲1986年版谱:(41)蚪公——(42)音公——(43)杰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畴公——(47)勔公——(48)元暕公——(49)景肃公。
(6)       湾里2008年版谱:(41)虬公——(42)彦公——(43)杰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畤公——(47)勔公——(48)玄暕公——(49)景肃公。
从上述世系对比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查证和探讨。
第一,廿七世殷公,字晋阳,是霸公长子。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丙戌(公元26年)三月初六日。唐书:后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家于祁。以周易训鄉里,为子孙资。四世孙:实。系烏丸龍门之子,由卅七世冏公,为度支尚书、护烏丸校尉,广阳侯。因号烏丸王氏。我祖景肃公是为烏丸王氏之后也。娶李氏,生子二:亥、仁。
上述行传是我们老谱“太原总世系”中记载的。这就很清楚豫的说明豫章王氏始祖景肃公,其上源世系是廿六世霸公次子仁公下传的。我们多家谱是按这条世系,只有湾里的谱是按殷公长子亥公下传。
第二,四十一世珪公,生三子:崇基、敬直、音。下传世系各不相同,总的归纳为两条,一条是接珪公长子,崇基公下传,即:(42)崇基——(43)茂时——(44)光大——(45)遂——(46)顒——(47)宏机——(48)韜——(49)景肃。另一条接珪公幼子音公下传,即(42)音——(43)杰——(44)隆——(45)通——(46)福畴——(47)勔——(48)元暕——(49)景肃。
上一条世系(48)世韜公,字元暕,因与下一条相同,故去掉一“暕”字,变成“元”。我们前辈修谱也看出矛盾,故在景肃公行传下方注:“按元暕以上,理应关疑,姑照老谱派系,候通人裁之。”因此,我认为必须查清四十一世珪公是否生三子及其下传世系。
第三,湾里的谱是承接廿七世殷公长子,亥公的世系下传。这与“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2010年第五期,登载的王汝珊先生文章:“关于三槐王氏上源世系再次考略”一文基本相同。该文世系如下:(29)霸——(30)殷——(31)亥——(32)岱——(33)卓——(34)述——(35)懋——(36)宏——(37)并——(38)楊——(39)寓——(40)罕——(41)秀——(42)玄则——(43)煥——(44)虬——(45)彦——(46)杰——(47)隆——(48)通——(49)福郊——(50)勔——(51)怡——(52)潜——(53)质——(54)庆存——(55)乾——(56)言——(57)初——(58)祜(祐)。湾里的谱是廿六世霸到四十七世勔,与上文一样,只是世系代数不同,还有四十六世福畤公,该文是四十九世福郊公。
通公,字仲淹,隆公之子。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卒于隋煬帝十三年(公元617年)。博学鴻儒,于龙门献策,被奸所阻未允,后屡征不就。河汾教授弟子三千零,时号:文中子。娶安氏,生子二:福畴、福郊。上文乃我老谱所载。湾里介绍的(46)世福畤公与三槐王氏介绍的(49)世福郊公,都是唐泾州刺史。下传世系则不同。湾里谱是:(46)福畴——(47)勔——(48)玄暕——(49)景肃。为豫章王氏始祖。三槐王氏是:(49)福郊——(50)勔——(51)怡——(52)潜——(53)质——(54)庆存——(55)乾——(56)言为三槐王氏始祖。因而,我认为湾里的谱,是否接上了三槐王氏世系。
综上所述,因而我们认定豫章王氏始祖景肃公的上源世系如下:(1)晋——(2)宗敬——(3)森——(4)彬——(5)昇——(6)昱——(7)颀——(8)错——(9)贡——(10)谕——(11)息——(12)恢——(13)元(亢)——(14)颐——(15)翦——(16)贲——(17)离——(18)威——(19)立——(20)臧——(21)邑——(22)揆——(23)崧——(24)白——(25)章——(26)霸——(27)殷——(28)仁——(29)经——(30)实——(31)懋——(32)怡——(33)忠——(34)冠——(35)寓——(36)光——(37)冏——(38)神念——(39)僧辯——(40)顗——(41)珪——(42)音——(43)杰——(44)隆——(45)通——(46)顒——(47)勔——(48)韜——(49)景肃。
为了多方面获取信息,消除老祖宗在谱中的“关疑”问题,我们对“中华王氏家谱研究通讯”总第44期,登载的“关于太原王氏王景肃、王仲舒上源的考证总结”一文,进行了对照比较。该文是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部,2010年3月10日正式公布的“景肃公上源世系结论”。现抄录于后:(1)子喬——(2)宗敬——(3)凤——(4)覃——(5)渠——(6)丰——(7)芝——(8)亿——(9)错——(10)墳——(11)渝——(12)息——(13)恢——(14)亢——(15)颐——(16)翦——(17)贲——(18)离——(19)威——(20)志——(21)珣——(22)言——(23)山寿——(24)嵚——(25)彝——(26)彛——(27)朂——(28)励——(29)霸——(30)咸——(31)甲——(32)甫——(33)畊——(34)恬(憬)——(35)泽——(36)昶——(37)湛——(38)承——(39)述——(40)坦之——(41)愉——(42)缉——(43)慧龙——(44)宝兴——(45)琼——(46)遵业——(47)松年——(48)劭——(49)孝京——(50)子奇——(51)庆元——(52)光复——(53)邕——(54)篆——(55)审——(56)貞——(57)仁四——(58)元暕——(59)景肃。
上面的世系跟我们祖传的谱大不相同,文中某些观点,我们也不赞同。为了理清王氏世系源流,谈点个人看法,以便商讨,供大家参考。
(1)关于文中廿九世霸公下传世系,是接其次子咸公的问题。行传说卅世咸,霸次子,随父居晋阳,子一:甲。因而认为景肃公上源是晋阳王氏中的四房王氏。
据我们老谱“太原总世系”记载:廿六世霸公,威公九世孙。汉书:字儒仲,少有清节,及王莾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徴为尚书,拜名不称臣。有司徒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让位于霸。閻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凨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徴不至。娶何氏,子二:殷、咸。有诗赞曰:江海冥灭,山村长往;远至风疏,逸情云上;道就虚全,事違尘往。
从我们世代相传的宗谱来看,都是承接霸公长子殷公世系。老谱载:“廿七世殷公,为霸公长子。唐书:后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家于祁。以周易训乡里,为子孙资。四世孙:实。系烏妨中山龙门之子。由三十七世冏公,为度支尚书、护烏妨校尉、广阳侯。因号烏丸王氏。我祖景肃公是为烏丸王氏之后也。殷公居祁县,属太原王氏祁县支。把景肃公承接到咸公,归属为太原王氏晋阳支是不对的。
(2)关于对湾里2008年版谱入编的(唐·张九龄)写的《王氏谱系叙》一文,说是后人炮制出来的。这是不负责任的乱下结论。据我所知,凡是季友公四世孙、五十四世椿公十个儿子位下裔孙的老谱,都有这篇文章。至于写序的时间湾里入编可能有误,不是湾里谱登载的唐开元己巳年(公元729年)春三月吉旦,也不是唐开元辛巳年(公元741年)为“王氏谱叙“写序。经查多家老谱记载,时间都是唐开元己卯年春桐月,也就是说实际写序时间是公元739年。如按湾里谱的时间提出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张九龄生于公元673年,殁于公元740年,如写序时间在公元741年,人已死是不可能的。如果写序時間在公元729年,王季友时年15岁,既不可能编撰宗谱,也请不到唐宰相、文学家、大诗人张九龄写序,现在按照我们老谱记载的时间,实际是公元739年,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了。
五十世季友公,生于唐开元二年甲寅年(公元714年)三月十一日午时,登开元廿四年(公元736年)进士首第,授洪州司议,为御史中丞兼太子宾客。因陈救时之策十条,君国重务九章,忤帝旨,遂休于家。日与生徒讲道龙泽坑智度寺龙泽书院,有龙泽遗稿千余篇,箸“四书要说”、“六经通义”,士大夫咸称慕之。会讲于圭峰,帝寻复用之,累升至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殁于唐貞元十年甲戍(公元794年)十二月十八日,享年八十有一,赠豫章伯。
从上面行传看,季友公23岁考中进士首第,授洪州司议,御史中丞兼太子宾客,因陈救国之策忤帝旨,休官在家。后来有了空闲,为了明祖敬宗,树建家风,垂教后辈,着手修撰家谱,并请同朝为官,又是连襟的親戚张九龄为宗谱撰序,这是合情理的,也是真实有据的。
(3)关于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公,与豫章始祖景肃公世系是攀龙附凤之说,让人怀疑的问题。该文分析说:从王通——景肃的生年看,王通生于公元584年,殁于公元617年,王景肃生于公元667年,两者相隔83年,王通与王景肃之间共有五代,平均每代16.6年,虽然从古到今有早婚早育现象存在,但不可能连续五代生育年龄都是16.6岁。这种计算方法我认为不对,应该按四代计算,平均每代生育年龄应是20.75岁。
我们可以假设四十五世通公,20岁生福畤公,又名顒公,那么四十六世福畤公出生年为公元604年,福畤公又在20岁生勔公,那四十七世勔公出生年应为公元624年,再勔公20岁生元暕,四十八世元暕公出生年应是公元644年。四十九世景肃公实际生于667年,按此推算元暕公生景肃公的年龄已有23岁了。这样计算才是正确的,因此用不着怀疑。
(4)关于景肃公祖上的迁徙路线问题,是京兆王氏,来自万年业里,因而证明其上源不是龙门王氏的王通,而是晋阳王氏中的四房王氏。
据我们老谱记载:七十九世裔孙士俊撰写的迁徙序中指出“周灵王以前世系史鉴甚详,无容复赘。以太子晋受姓为始,固为一世祖也。謫居于洛,至十七世武城侯离公,生两子。元公避秦乱居琅琊,臯虞后徙居临沂都乡,是为琅琊王氏。次子威九世孙,儒仲霸公,居太原晋阳,是为太原王氏。迨至三十八世希聖神念公,因北齐王徙家万年业里。四十九世景肃仪公,任丹阳太守,则家豫章东湖其居。”同时在廿七世殷公行传里,也写到殷四世孙实,系烏丸中山龙门之子。在三十八世神念公行传里,也写到徙居京兆府万年县业里。四十九世景肃公行传中,也注明从万年业里徙居豫章东湖。
唐代的万年县,属陕西省西安市管辖,唐代的长安是首都,设京兆府。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东西分治,东归万年县,西归长安县,两县归京兆府。从以上老谱的叙述中,已经明确景肃公祖上的迁徙路线,并清楚其世系代数,当然不属于晋阳四房王氏。
通过上面的对照分析,进一步证明我们祖传的宗谱,关于景肃公的上源世系,是比较正确合理的。五十世季友公因为是我们丰城王氏的开基祖,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親自参与了编修家谱,其信息来源之广、文化水平之高超、历史之真实是外地任何谱都是无法比较的。因此,我们有得天独厚之优势,经过代代相传下来的宗谱,一定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修谱原则,一定能把我们的宗谱修好。同时衷心地期望各地宗親,加强联系,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为修好 “豫章王氏总谱”而努力奋斗!
                                 作者: 王洪顺

 丰城市王家洲谱局这次重修族谱,对于王氏世系源流,做了较为细致的查证工作。

由于我们修谱时间间隔过长,在解放前夕的1948年虽然修了谱,但在刚出新谱时,因政权更换而被销毁,后来民间保留的一部分老谱,也因后来的几次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宗谱当成“四旧”东西,也被彻底销毁了。正如王家洲1986年重修的谱序中说:“由于资料困乏,况又千丝万绕,整理巨艰,感难尽事,自疚于心。为有系统本届重修村史谱牒,故规定各房概以在生前一代重修。”因上届修谱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谱修撰得不完善,是情有可谅的。
为了搞清王氏世系源流,我们找到六家同属景肃公位下宗谱。他们是:袁渡北岸谱局1988年版谱、进贤县温圳斗门谱局1987年版谱、临川县桐源圳口谱局1989年版谱、高安市港溪村保留的斗门谱局光绪丙子岁1876年版谱、丰城市王家洲谱局1986年版谱、南昌市湾里谱局2008年新版谱,对这六家宗谱,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对照比较,查证分析了世系不清的原因和问题。现将对比情况分析如下:
(一)           从始姐晋公到十八世元威二公,六家谱相同。其吊系是:(1)晋公字子喬——(2)宗敬公字荣生——(3)森公字子成——(4)彬公字灿然——(5)昇公字起阳——(6)昱公字子卓——(7)颀公字节符——(8)错公字石卿——(9)貢公字尔进——(10)谕公字晓淑——(11)息公字天运——(12)恢公字德广——(13)亢(元)公字道吉——(14)颐公字元纯——(15)翦公字维张——(16)贲公字典武——(17)离公字文明——(18)威公字玉文。
(二)           十九世立公至廿六世霸公,五家谱大致相同。其顺序是:(19)立公字豫凡——(20)臧公字聖善——(21)邑公字寿南——(22)揆公字瑞卿——(23)白公字受采——(24)章公字斐卿——(25)崧公字福之又字秦瞻——(26)霸公字儒仲。王家洲的谱吊系另乱错位,其顺序是:威——陵——戊——臧——嘉——成——賀——吉——霸。湾里的谱只是把(25)世崧公提到廿三世。其顺序是:立——臧——邑——揆——崧——白——章——霸。变动后霸公的父親,由崧公改为章公。对此我查阅了各公生年,霸公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四年。章公生于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即公元前十三年。按时间推算章公18岁生霸,是正常合理的。崧公生于西汉本始四年,即公元前七十年,如生霸年龄则在75岁,这是不合情理的。虽然上述世系有北岸、斗门、高安、圳口、几家谱公认,但我在编排时,还是采用了湾里编撰的世系。
(三)           廿七世殷公至四十世顗公。北岸、斗门、高安、圳口四家谱都一致。其顺序是:(27)殷公字晋阳——(28)仁公字德优——(29)经公——(30)实公字士重(奉新谱载字献华)——(31)懋公——(32)怡公字和也——(33)忠公字靖国——(34)冠公——(35)寓公——(36)光公字燦也——(37)冏公字大兴——(38)神念公字希聖——(39)僧辯公字君才——(40)顗公字靖也。王家洲谱是:(27)殷——(28)成——(29)景龄——(30)貞、煥——(31)述——(32)敏——(33)融——(34)忠——(35)冠——(36)寓——(37)空——(38)秀——(39)元则——(40)煥。湾里谱是:(27)殷——(28)亥——(29)岱——(30)卓——(31)述——(32)懋——(33)泓——(34)并——(35)楊——(36)寓——(37)罕——(38)秀——(39)元则——(40)煥。湾里和王家洲两谱基本相似,其下传是殷公长子亥公世系。其不同处可能是王家洲1986年修谱时,因资料不全残缺不清,而出现的差错失误。
(四)           四十一珪公,字叔玠,或字禹玉。为顗公幼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十三年,召入秘书省,校定群书,为大常治礼郎。卒年六十九,帝素服哭賜詔,魏王率百官临哭赠吏部尚书,谥:懿。夫人冯氏,生子三:崇基、敬直、音。从这里开始有六种不同世系,最后都到四十九世景肃公。
(1)       北岸1988年版谱:(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时公——(44)光大公——(45)遂公——(46)顒公——(47)宏机公——(48)韜公——(49)景肃公。
(2)       圳口1989版谱:(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时公——(44)光大公——(45)遂公——(46)文济公——(47)仁忠公(字宏机)——(48)韜公——(49)景肃公。
(3)       高安港溪1876年斗门版谱:(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时公——(44)光焘公——(45)遘公——(46)浓公——(47)宏机公——(48)元暕公——(49)景肃公。(该条世系斗门1987年重修谱也有,四十八世为元,未有暕字,因为下面世系有元暕二字会重复)
(4)       斗门1987年版谱:(41)珪公——(42)音公——(43)杰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畴公——(47)勔公——(48)元暕公——(49)景肃公。
(5)       王家洲1986年版谱:(41)蚪公——(42)音公——(43)杰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畴公——(47)勔公——(48)元暕公——(49)景肃公。
(6)       湾里2008年版谱:(41)虬公——(42)彦公——(43)杰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畤公——(47)勔公——(48)玄暕公——(49)景肃公。
从上述世系对比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查证和探讨。
第一,廿七世殷公,字晋阳,是霸公长子。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丙戌(公元26年)三月初六日。唐书:后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家于祁。以周易训鄉里,为子孙资。四世孙:实。系烏丸龍门之子,由卅七世冏公,为度支尚书、护烏丸校尉,广阳侯。因号烏丸王氏。我祖景肃公是为烏丸王氏之后也。娶李氏,生子二:亥、仁。
上述行传是我们老谱“太原总世系”中记载的。这就很清楚豫的说明豫章王氏始祖景肃公,其上源世系是廿六世霸公次子仁公下传的。我们多家谱是按这条世系,只有湾里的谱是按殷公长子亥公下传。
第二,四十一世珪公,生三子:崇基、敬直、音。下传世系各不相同,总的归纳为两条,一条是接珪公长子,崇基公下传,即:(42)崇基——(43)茂时——(44)光大——(45)遂——(46)顒——(47)宏机——(48)韜——(49)景肃。另一条接珪公幼子音公下传,即(42)音——(43)杰——(44)隆——(45)通——(46)福畴——(47)勔——(48)元暕——(49)景肃。
上一条世系(48)世韜公,字元暕,因与下一条相同,故去掉一“暕”字,变成“元”。我们前辈修谱也看出矛盾,故在景肃公行传下方注:“按元暕以上,理应关疑,姑照老谱派系,候通人裁之。”因此,我认为必须查清四十一世珪公是否生三子及其下传世系。
第三,湾里的谱是承接廿七世殷公长子,亥公的世系下传。这与“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2010年第五期,登载的王汝珊先生文章:“关于三槐王氏上源世系再次考略”一文基本相同。该文世系如下:(29)霸——(30)殷——(31)亥——(32)岱——(33)卓——(34)述——(35)懋——(36)宏——(37)并——(38)楊——(39)寓——(40)罕——(41)秀——(42)玄则——(43)煥——(44)虬——(45)彦——(46)杰——(47)隆——(48)通——(49)福郊——(50)勔——(51)怡——(52)潜——(53)质——(54)庆存——(55)乾——(56)言——(57)初——(58)祜(祐)。湾里的谱是廿六世霸到四十七世勔,与上文一样,只是世系代数不同,还有四十六世福畤公,该文是四十九世福郊公。
通公,字仲淹,隆公之子。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卒于隋煬帝十三年(公元617年)。博学鴻儒,于龙门献策,被奸所阻未允,后屡征不就。河汾教授弟子三千零,时号:文中子。娶安氏,生子二:福畴、福郊。上文乃我老谱所载。湾里介绍的(46)世福畤公与三槐王氏介绍的(49)世福郊公,都是唐泾州刺史。下传世系则不同。湾里谱是:(46)福畴——(47)勔——(48)玄暕——(49)景肃。为豫章王氏始祖。三槐王氏是:(49)福郊——(50)勔——(51)怡——(52)潜——(53)质——(54)庆存——(55)乾——(56)言为三槐王氏始祖。因而,我认为湾里的谱,是否接上了三槐王氏世系。
综上所述,因而我们认定豫章王氏始祖景肃公的上源世系如下:(1)晋——(2)宗敬——(3)森——(4)彬——(5)昇——(6)昱——(7)颀——(8)错——(9)贡——(10)谕——(11)息——(12)恢——(13)元(亢)——(14)颐——(15)翦——(16)贲——(17)离——(18)威——(19)立——(20)臧——(21)邑——(22)揆——(23)崧——(24)白——(25)章——(26)霸——(27)殷——(28)仁——(29)经——(30)实——(31)懋——(32)怡——(33)忠——(34)冠——(35)寓——(36)光——(37)冏——(38)神念——(39)僧辯——(40)顗——(41)珪——(42)音——(43)杰——(44)隆——(45)通——(46)顒——(47)勔——(48)韜——(49)景肃。
为了多方面获取信息,消除老祖宗在谱中的“关疑”问题,我们对“中华王氏家谱研究通讯”总第44期,登载的“关于太原王氏王景肃、王仲舒上源的考证总结”一文,进行了对照比较。该文是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部,2010年3月10日正式公布的“景肃公上源世系结论”。现抄录于后:(1)子喬——(2)宗敬——(3)凤——(4)覃——(5)渠——(6)丰——(7)芝——(8)亿——(9)错——(10)墳——(11)渝——(12)息——(13)恢——(14)亢——(15)颐——(16)翦——(17)贲——(18)离——(19)威——(20)志——(21)珣——(22)言——(23)山寿——(24)嵚——(25)彝——(26)彛——(27)朂——(28)励——(29)霸——(30)咸——(31)甲——(32)甫——(33)畊——(34)恬(憬)——(35)泽——(36)昶——(37)湛——(38)承——(39)述——(40)坦之——(41)愉——(42)缉——(43)慧龙——(44)宝兴——(45)琼——(46)遵业——(47)松年——(48)劭——(49)孝京——(50)子奇——(51)庆元——(52)光复——(53)邕——(54)篆——(55)审——(56)貞——(57)仁四——(58)元暕——(59)景肃。
上面的世系跟我们祖传的谱大不相同,文中某些观点,我们也不赞同。为了理清王氏世系源流,谈点个人看法,以便商讨,供大家参考。
(1)关于文中廿九世霸公下传世系,是接其次子咸公的问题。行传说卅世咸,霸次子,随父居晋阳,子一:甲。因而认为景肃公上源是晋阳王氏中的四房王氏。
据我们老谱“太原总世系”记载:廿六世霸公,威公九世孙。汉书:字儒仲,少有清节,及王莾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徴为尚书,拜名不称臣。有司徒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让位于霸。閻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凨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徴不至。娶何氏,子二:殷、咸。有诗赞曰:江海冥灭,山村长往;远至风疏,逸情云上;道就虚全,事違尘往。
从我们世代相传的宗谱来看,都是承接霸公长子殷公世系。老谱载:“廿七世殷公,为霸公长子。唐书:后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家于祁。以周易训乡里,为子孙资。四世孙:实。系烏妨中山龙门之子。由三十七世冏公,为度支尚书、护烏妨校尉、广阳侯。因号烏丸王氏。我祖景肃公是为烏丸王氏之后也。殷公居祁县,属太原王氏祁县支。把景肃公承接到咸公,归属为太原王氏晋阳支是不对的。
(2)关于对湾里2008年版谱入编的(唐·张九龄)写的《王氏谱系叙》一文,说是后人炮制出来的。这是不负责任的乱下结论。据我所知,凡是季友公四世孙、五十四世椿公十个儿子位下裔孙的老谱,都有这篇文章。至于写序的时间湾里入编可能有误,不是湾里谱登载的唐开元己巳年(公元729年)春三月吉旦,也不是唐开元辛巳年(公元741年)为“王氏谱叙“写序。经查多家老谱记载,时间都是唐开元己卯年春桐月,也就是说实际写序时间是公元739年。如按湾里谱的时间提出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张九龄生于公元673年,殁于公元740年,如写序时间在公元741年,人已死是不可能的。如果写序時間在公元729年,王季友时年15岁,既不可能编撰宗谱,也请不到唐宰相、文学家、大诗人张九龄写序,现在按照我们老谱记载的时间,实际是公元739年,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了。
五十世季友公,生于唐开元二年甲寅年(公元714年)三月十一日午时,登开元廿四年(公元736年)进士首第,授洪州司议,为御史中丞兼太子宾客。因陈救时之策十条,君国重务九章,忤帝旨,遂休于家。日与生徒讲道龙泽坑智度寺龙泽书院,有龙泽遗稿千余篇,箸“四书要说”、“六经通义”,士大夫咸称慕之。会讲于圭峰,帝寻复用之,累升至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殁于唐貞元十年甲戍(公元794年)十二月十八日,享年八十有一,赠豫章伯。
从上面行传看,季友公23岁考中进士首第,授洪州司议,御史中丞兼太子宾客,因陈救国之策忤帝旨,休官在家。后来有了空闲,为了明祖敬宗,树建家风,垂教后辈,着手修撰家谱,并请同朝为官,又是连襟的親戚张九龄为宗谱撰序,这是合情理的,也是真实有据的。
(3)关于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公,与豫章始祖景肃公世系是攀龙附凤之说,让人怀疑的问题。该文分析说:从王通——景肃的生年看,王通生于公元584年,殁于公元617年,王景肃生于公元667年,两者相隔83年,王通与王景肃之间共有五代,平均每代16.6年,虽然从古到今有早婚早育现象存在,但不可能连续五代生育年龄都是16.6岁。这种计算方法我认为不对,应该按四代计算,平均每代生育年龄应是20.75岁。
我们可以假设四十五世通公,20岁生福畤公,又名顒公,那么四十六世福畤公出生年为公元604年,福畤公又在20岁生勔公,那四十七世勔公出生年应为公元624年,再勔公20岁生元暕,四十八世元暕公出生年应是公元644年。四十九世景肃公实际生于667年,按此推算元暕公生景肃公的年龄已有23岁了。这样计算才是正确的,因此用不着怀疑。
(4)关于景肃公祖上的迁徙路线问题,是京兆王氏,来自万年业里,因而证明其上源不是龙门王氏的王通,而是晋阳王氏中的四房王氏。
据我们老谱记载:七十九世裔孙士俊撰写的迁徙序中指出“周灵王以前世系史鉴甚详,无容复赘。以太子晋受姓为始,固为一世祖也。謫居于洛,至十七世武城侯离公,生两子。元公避秦乱居琅琊,臯虞后徙居临沂都乡,是为琅琊王氏。次子威九世孙,儒仲霸公,居太原晋阳,是为太原王氏。迨至三十八世希聖神念公,因北齐王徙家万年业里。四十九世景肃仪公,任丹阳太守,则家豫章东湖其居。”同时在廿七世殷公行传里,也写到殷四世孙实,系烏丸中山龙门之子。在三十八世神念公行传里,也写到徙居京兆府万年县业里。四十九世景肃公行传中,也注明从万年业里徙居豫章东湖。
唐代的万年县,属陕西省西安市管辖,唐代的长安是首都,设京兆府。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东西分治,东归万年县,西归长安县,两县归京兆府。从以上老谱的叙述中,已经明确景肃公祖上的迁徙路线,并清楚其世系代数,当然不属于晋阳四房王氏。
通过上面的对照分析,进一步证明我们祖传的宗谱,关于景肃公的上源世系,是比较正确合理的。五十世季友公因为是我们丰城王氏的开基祖,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親自参与了编修家谱,其信息来源之广、文化水平之高超、历史之真实是外地任何谱都是无法比较的。因此,我们有得天独厚之优势,经过代代相传下来的宗谱,一定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修谱原则,一定能把我们的宗谱修好。同时衷心地期望各地宗親,加强联系,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为修好 “豫章王氏总谱”而努力奋斗!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