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分类文章

《华厦姓氏丛书·王姓文摘

浏览次数:337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华厦姓氏丛书·王姓文摘

作者王泉根        

          

             琅  琊  王  氏  世  系 (摘要)

 兵 败 巨 鹿   东 迁 琅 

王离生有王元、王威二子。巨鹿之战,王离兵败自殉后,王氏已难以立足渭水流域。長子王元在兵荒马乱之中,举家避难于山东琅邪,后徙临沂,韬光养晦,生聚教训,世称为“王氏琅邪祖”。王离次子王威,则仍留原籍太原晋阳,传承太原王氏之香火。自此,太子晋开族之太原王姓,在中华大地上分衍出“太原王”与“琅邪王”两大系统。

兹将太子晋至琅王元的世系衍变简列如下:                       

太子晋———宗敬——  岳起3——靖康4——  肃5——缵6————                    

   (1始祖)            (2太原祖)

                    岳庆                  俨                 

徽音             

——(12)———(11)——— 10景——9 弼—— 8) 尚德—7育————

       0                                                                  

——渝13——— 息14)——— 恢15)——— 元16——  颐17 —— 翦18———

                                     和           陵                     

                                                 

                  (琅邪祖21) 元     (20) 离—( 19贲——                  (太原王传人21) 威

 琅琊王氏一族,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代有名人,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影响颇大。对琅邪王氏世系的研究,史学界作出过不少贡献。其主要谱表,共有四种;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之琅琊临沂王氏部分。二、宋人汪藻《叙录》中之《琅琊临沂王氏谱》(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本)。三、今人麦华三《王羲之年谱》(油印本,现藏北京图书舘)内附《王氏世系一览》。四、今人陈直教授《南北朝王谢元氏世系表>陈直著《摹庐丛著七种》齐鲁书社19811月版)中的“王氏表”。另有今人王瑞功(山东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王羲之研 究室)《( 南北朝王谢元氏世系表)王氏世系订补》(见《文献》季刊1991年第四期 。   以上四种谱表,各有特点。《宰相世系表》追本溯源,分列清晰,但因受体例限制(注重的是宰相及有唐一代) ,故详略不均。《琅琊临沂王氏谱》与《王氏世系一览表》,系依史书编订,自有可取之处,但错乱混淆较多。陈直所著“王氏表”是四种谱表中最具学术价值,该表以王祥、王览为一世,其突岀之处是:条理井井,世系清楚,检查方便,且注明人物的朝代、历官、字或谥号,重名者不会混淆;搜罗详备,除依史书外,还补充了新发见的碑铭志等新资料。当然,陈著也有错漏误脱之处,幸有王瑞功的《王氏世系订 补》加以纠正,两者参照,可谓璧合准确。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的琅琊王氏家族是中华王姓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故本节特将这一段世系详细列出,以供王姓家族史、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者参考。 

                                   ( 1 )   

   

1·王祥、王览以前世系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通武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议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据陈直《南北朝王谢元氏 系表》注:魏王绍墓志、王诵妻元氏墓志,俱署琅邪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均与表合) 。生骏,字伟山,御史丈夫。二子崇、游。崇,字德礼,大司空、扶平侯。生遵,字伯业,后汉中大夫、义乡侯。生二子峕、音。音,字少玄,大将军掾(陈直按:此处有脱简,《王祥传》云: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四子谊、叡、典、融。融字巨伟。二子祥、览。(下略)” 

   

    据以上介绍,自周灵王太子晋至魏晋王祥、王览的世系图为:

                   

                      传八世

   太子晋(1)——宗敬(2)——  错(10)——贲(11)—渝(12)— 息(13) ——恢(14) ——     

                      

(1始祖)       (2太原祖)     

      

 四世孙

—— ( 23 )吉—— ( 20) 元——(19)离——( 18) 贲——(17 翦—— (16) 颐—— ( 15 )元————

   (迁临沂)        (迁琅邪)          

           威——                     

———骏 (24) ——(25) ——遵(26) ——峕(27)             

    —— 游               音(27) ——仁(28)——— (29)         

                                       ——(29)

——(29)

                                   ——(29) ————  (30)

                                                             —— (30)

(注)关干太子晋·王祥、王览的世系,另还有一说,见“弥足珍贵的《宋代老谱》。特摘录如后

                 ·  弥足珍貴的《宋  代  老  谱》(摘要)             

      《宋代老谱》是1955年在新加坡发现的,是年6月间,新加坡学者王仲厚经黄伯权(曾任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主编《湖南省志:氏族志》。1949年出国) ,偶然从友人黄伯权处获悉黄的一位在新加坡政府工作的英国朋友 T·.Markie  ,昔年曾在伦敦购得明代著名的《余姚王氏族谱》全轴。王仲厚经黄伯权帮忙,来 到

 家中,借抄全谱,十日始毕。原表册页,时因历时太久,均已松散,先 后 页 码 不免凌

乱,但所幸尚无遗失,惟其中字迹偶有不明或脱落者。明代《余姚王氏族谱》系王守仁(阳明山人)家族的谱书所辑存的《宋代老谱》中,有一份宋代《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以下简称《谱系图》(——摘录者注:“此图即与中华王氏大成谱局编辑的关于琅琊江左王氏上源世系的考证总结所列主要参考资料之5、台北根据《御制太原王氏世系悠远系谱》修的《太原王氏通谱》,简称《台北通

                               ( 2 )

谱》名同而世次未详——)。由后稷至余姚开基祖王寿以下五代之玄孙王绸止,本支百世,继继绳绳。余姚王氏为姬姓太原之王,其世系由太原王氏分衍岀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分衍出江左王氏;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第十七世孙王彻。王彻生王枯(即王祐)王枯为北宋丞相,开三槐王氏世系。

《宋代老谱》最值得注意的是《谱系图》中有关姬姓王氏的来历与传承问题。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而宋代《谱系图》则记为:“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若琅琊、太原之王,乃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長子乔(吴王),后改名迥,隐于马郯,而为王氏;其次子宗恭(即宗敬——引者注),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 。  宋代《谱系图》记太子晋生有二子,長子王乔后获封吴王,又改名王迥,隐居马郯,而为王氏。这在以往诸多王氏谱书及史传中是没有的。           

关于太子晋后裔的传承世系,出入尤甚,《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为:“(宗敬) 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恢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通武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议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生骏,字伟山,御史大夫。二子:崇、游。崇,字德礼,大司空、扶平侯。生遵,字伯业,后汉中大夫、义乡侯。生子二:峕、音。音,字少玄,大将军掾。四子:谊、叡、典、融。融,字巨伟,二子:祥、览。这是自东周太子晋直至西晋王祥、王览的传承世系,共29世”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有这样一个疑问:自王崇 至王祥、王览五世,竟历汉魏200多年,(东汉:公元25220,魏:220265) ,这是不合逻辑的。这一阶段世次不明,加以王遵、王音、王谊等亊迹无考,说明王氏在东汉不显。直到魏晋之际,王祥、王览兄弟及其父、祖、族的活动才见载《晋书·王祥传》。

故,自王崇至王祥、王览的世系,尚可研究,。

这一疑问,在宋代《谱系图》中似乎 可以得到解答。《谱系图》记为:王崇生霸霸生辅、克。辅生逸、宁。逸生口寿、渙。涣生石。石生殷。殷生书。书生雄、融、允。融生祥、览。这样,自王崇至王祥,王览,共十世。其间的传承关系也与《宰相世系表》不同,出现了王霸、王允等人物。

此外,自太子晋至王崇的世系,宋代《谱系图》与《宰相世系表》也不同。兹将宋代《谱系图》所列太子晋至王祥、王览的世

系列表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太子晋———乔(吴王)———昱羽———————————————                                                                            

(东周)                                                             (秦)                    (汉)         

逸—— 辅—— 霸——崇—— 骏—— 吉——茂——

宁     克           

     

                (接下表)

                                              (  3  )                    

  —口寿                                                                                      

   —涣——石——殷——书——雄———浑——戎——敞                     

                                       (汉末)          (         (魏晋)       ()

                                      ——融(汉末) ——

                                                        ——(晋魏)—裁() ——()

                                          ——(汉末)——泽(魏晋)

 (注: “江左王氏上源考证” 例3,《台北通谱》记载的是(据《考信录>载的世次记述与此表不同,却与《华夏姓氏丛书·王姓》中“兵败巨鹿,东迁琅邪一文所列王元的世系衍变简表完全一样。“江左王氏上源考证” 的参考资料之5台北根据《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系谱》修的《太原王氏通谱》与宋代《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谱名虽同而世次未祥;但在分段考证典例3、《台北通谱》记载的是根据《考信彔》载的传承世次来表述的,而不是从《台北通谱》直彔入。是否因《考信彔》所载传承世系出处不同所致。王汝涛所著, 考信录》我未见到,不知该书转载的《台北通谱》所载的‘太子晋至王元世系’源出何处。我与山东临沂师范王汝涛教授于2006年春有过通信、通话各一次,并两次邮寄我主编的《新安琅邪王氏与太湖龙山支》宗谱资料。(油印本,收彔了多种谱学新书及有关文史资料。)《考信录》採用与否不得而知。特对此提出疑问,供研究参考。——摘录者太湖王茂松加注)

    附:给王汝涛教授的信

汝涛老先生:

  教授您好! 

    我宗支是临沂琅邪王氏后裔,(详见“新安琅邪王氏祈门苦竹港派世系图。)本人属琅邪王氏迁祁门始祖统宗四十八世王璧第三十六代裔孙,也是一个谱学爱好者。对新安琅邪王氏宗谱渊源探索了十余年。2003年在太湖主办了《新安琅邪王氏明代续修谱牃》资料抡救工程研讨会。并成立了新安琅邪王氏文化研究会及其编辑组。与会者计两省八县四十八人,会谱者五十六支。历经三年的努力,已汇编宗谱资料一套计三册,约九十万字,正在付版开刷。(详见我写的“新安琅邪王氏明代续修谱牒资料汇编后记”。)新安琅邪王氏苦竹港派,创派于唐末五代,其后裔分布在皖、赣、苏、浙、鄂五省九郡二十余县,人丁数十万。目前搜集整理还是小部分,有待继续发掘。 

  今年二月上旬,我走访了上海市图书舘谱谍研究中心研究员周秋芳同志和牟元珪同志,谘询《中国家谱总目》出版情况。(因我支参与了中国家谱总目录抡救工程活动。)从牟元珪同志处获悉教授正在整理编辑出版临沂琅邪王氏族谱,并提供你的工作单位、住址、邮编及宅话。不  胜喜悦,特此专涵谘询编纂概况。我意愿为临沂琅邪王氏宗谱研究略尽微薄之力,不知先生允可否。现寄上有关资料请审阅,望乞回音。      晚  王茂松上  2006326

  住址:皖太湖县委会宿舍区 11话宅:05564169885          

                                邮编:246410

                              

   注:王汝涛教授接信后即亲自打来电话:说信及资料均收到和致谢,并回答了有关谘询。教授住址:山东临沂市开阳路116号, 邮编276001宅话:05398122888  今年(20134月曽去信向他索购《考信录》一书,今年6月方知汝涛教授已仙逝故而无回音。——王茂松加注。 

                 (4)

 2王览世系

  “王谢风流满晋书,”主要是指王氏,而王氏族中则主要是指王览裔孙。为便于稽古明史,寻根问祖,笔者特将王览世系详列出图表如下:

名    

世次

 关      系

  字

职           官

注            释

 一

融子 祥弟

玄通

晋光禄大夫,即丘贞子

 二

览長子

士初

抚军長史袭,即丘子

<晋书·王览传>

 三

裁長子

(以下均略)

茂弘

晋丞相,始兴文献公

,< 晋书·王导传>

(注:从王览至王猛(12) 、弘直共十三世制成的图表。因前已网发 “琅邪邪王氏官宦名人史书立传书名索引” 多相同 ,故此四世至十三世均省略。———摘录者加注)

              

  [两晋南北朝王览——王导——王羲之世系表()

        (注 :此表与前网发《中华姓乇通书·王姓》所载“琅邪王氏世系表”相同,故此均省略——— 摘录者加注)

          (上虞王泉根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日制)

              · 三  槐  王  氏              

              本是 王羲之的后裔         

      这位名显宋代的“三槐王氏”之始祖王枯,本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十世孙,北宋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西部莘县)人。三槐王氏出于琅邪,系太子晋一脉所传。

   据王姓家族史资料,自东晋王羲之至北宋王枯的传承世系为:

   羲之———献之———靖之———恒之———安之———大之—————  (东晋)     (东晋)     (东晋)       (宋)                   ( 梁)          

    

  ——— 卸———明————弘————缮———猛———清                                        (唐)      (唐)        (唐)           (唐)     (隋末·唐)

                                        

易———— 彦超———— 知仁————昕———冕———言———— 

(唐)           唐)           (唐)          (唐)     (唐)    (后汉)      

                                               祜——彻—

                                                祐   (后周)

                                               祚

5)           

                    三槐堂·余姚王氏世系

   三槐王氏 衍派,进入南宋以后,有数支迁入浙江。今宁波、余姚、绍兴、温州、台州等地的王姓人士,寻根追祖,原来都是系出北宋的“三槐堂;而王祜,则是他们的始祖

    兹将三槐王氏的世系简列如下:”

               懿———睦 

                    

          祜————旦———冲

          (北宋       (北宋    

                                素———巩  

                                 旭—质——靖——古[裔分浙东宁、绍、温、台]

 言——彻—   祐

     (后汉)      (后周)  ( 北宋)  

              祚———溥————贻孙

         (北宋)                          贻永———珪———存———

      盛——                                      

                   (元)

)                                            盘————炎———寿————          

     ()       ()                (南宋)         (余姚祖)

       王守仁——綗—— 球——孟——

                 (明大儒)            (元末、明)      ()          ()

               佚——益—— 

               ()         ()

 

 (摘录者按:《宋史》王祐传校勘记说:“王祐原作‘王祜,据本书目录中和《太宗实录东都亊略》本传‘王珪华阳集、王素墓志铭改。’王旦传校勘记亦持此说。据此,王祐即王祜并非兄弟俩,而《,宋代老谱》则说王彻生王祜、王祐、王祚三子与史载不符。’

   另据《中华姓氏通书·王姓》王溥家族编说:“据文献记载:五代宋初的祁县王溥家族,其先最早可追溯到王溥的六世祖王隐。王隐为唐末人,亊迹不详,居祁县。王隐传子王文礼。文礼生子后。王后生子王建福,字好德。建福生子王祚,即北宋宰相王溥之父。王祚娶妻严氏,生王溥。王溥生子四:贻孙、贻正、贻序、贻庆。次子贻正,在王溥四子中,。以他这支最显贵。贻正有子名克明,字季長(或作秀長)娶宋太宗長女郑囯長公主为妻,除驸马都尉,赐名贻永,与父同行。王贻永子道卿,一作清臣。其后裔情况不详。” 该家族编一文认定王祚父乃王建福,

                                   (6

上溯四代人名均与上表不同,亦可佐证王祚非王彻之子。(——摘录者加按) 

 

《中华姓氏通书·王姓》载:据文献记载,王阳明家族浙江余姚王氏属于琅邪王氏

 大宗,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裔。余姚王氏兴起干南宋,它的肇基祖叫王寿,是王羲之的二十三世嫡孙,余姚王氏从邪衍派的轨迹,在明代著名学者王绾的《阳明先生行状》中有详细记载。

             

·王  姓  家  谱   概   述 (摘要)

     中国的家谱,导源于上古,延续于现代,上下数千年,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長。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系统的家族生命史。华夏王姓,历来重视家谱文化。从南朝梁代王僧儒的“王氏谱学,”到当代新加坡王秀南教授主编的《王氏立族开姓百世谱》,一条追踪家族生命轨迹的長流贯穿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家谱学与姓氏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果以姓氏学为家谱学滥觞的话,那么,王姓历史人物早在汉代就已投入这一研究领域了。南北朝时,琅邪王氏涌现出一批谱学专家。

     中国古代有关姓氏学及谱牒方面的书目,详见于《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谱牒》诸书。但经五代十国大动乱,到宋代,只剩下王方庆《王氏谱》1卷(见《宋史·艺文志》。 

   从宋代起,由于理学家极力提倡加强宗法关系,于是修谱之风大倡,明清两代达至高潮,直至民国,余兴未减。但由于世迁时移,战乱灾祸,虫蛀火焚,保存下来的宋明家谱已十分稀少。现在所能见到的,主要是晚清及民国年间纂修的谱书。

   关干王姓家谱的内容,笔者在这里介绍两种,一是海内版本,一是海外版本。

    海内版本是民国时期王迪诹纂修的江西《王氏家乘》(此据江西学者王咨臣文)。该谱记载,北宋名相王安石(江西临川人),系琅邪王氏后裔,这对考察江西王氏世系具有重要价值。据《王氏家乘·统系编》介绍:太子晋的第49世孙王仪,于唐代由陕西京兆府万年县(今西安郊区)业里南迁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居洪州东湖之滨。王仪生三子:長王政,字孟友;次王致,字仲友;三王徵,字季友。王政后来仍迁回京兆府万年县。王徵系盛唐著名诗人,与次兄王致隐居丰城镇山云岑里,遂为王氏丰城世系的始迁祖。王徵生子十人,子孙繁衍,或迁江西省内,或迁邻省,另有一支徙居台湾。

   《王氏家乘·图像编》载有《太原王氏各支全国分布地图》、《太原王氏各支江西分布地图》。《王氏家乘·统系编》有《各支迁徙源流》,上至周代,下迄民国,支分派衍,遍布全国,凡400余支,何时由何处分迁,一目了然。王迪诹所纂的这部《王氏家乘》内容之富,文献价值之高,在王姓家谱中是少见的。

   海外王姓家谱,据笔者所见,以新加坡王秀南教授主纂的《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19827月出版)最为厚重,对研究中华王姓在海外的分布及东南亚华侨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该谱为十六开精装本,1500多页,共约250多万字。全谱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百世谱》。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题辞、题字、祖像、像赞…………计70 页。

      第二部分为全谱重点,即百世谱,凡八章,章下又列若干节,共768页。内容涉及王姓的渊源、世系衍变、历代先祖、从周秦至近代的名人列传、掌故等。其中,有关开闽王氏创建闽国的经过及其世系,对研究五代闽国史甚有价值。

   下编:《联谊录》汇集了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18个海外宗亲会的有关资料末包括宗亲会简介、章程、历届理监事传略,祭祖庆典、会友通录等,图文并茂,共有543页。这部分内容与上编先贤列传中有关海外先贤的文字,对于研究中华王姓在海外的分布与东南亚华侨史,具有重要价值。

(以上资料均从《华夏姓氏丛书·王姓》一书中有关章节摘录)

    

    

    

    

    

( 7 )

《中华姓氏通书·王姓》(文 摘)   达良撰

 三槐王氏的兴起(摘要)

     三槐王氏兴起于唐末五代之世,初居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莘县) ,但关于三槐王氏的来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一共同的是都承认三槐王氏为太原王子晋之后,开基始祖是王言。

    一种说法认为三槐王氏为琅邪王氏分支,如淸修《三槐王氏宗谱》所录王国栋《修谱辨异》及《世系原流》说:“三槐王氏,系出琅邪。” 琅邪王氏数传至晋承相导,“导九世孙褒,江陵陷,奔后周,封石泉公,家渭南,为石泉王氏。褒十二世孙抟,相(唐)昭宗,封鲁国公。遭藍田之祸,其子言遂占籍魏郡之莘亭,别称太原人。”此说主要流传在南方及海外王姓宗族中。

与此说相近的一说也认为三槐王氏为琅邪王氏的分支,但认为是王羲之的后裔。如四川巴县南龙乡《王氏族谱》所载《王氏小引》即说:“稽我王氏系出姬姓,籍贯太原,自周灵王太子晋逊位景王,住迹缑山,别姓为王。………至羲之公,徙居会稽山阴县,十数传至祐公……以直道不容于时,尝手植三槐于庭。” 

     另有一说与此大不相同,认为三槐王氏系出太原王氏,为隋代文中子王通之后,原属河汾龙门王氏,与王抟及其琅邪王氏无关。这一说多流传于北方地区,以山西太原、河南密县等地王姓族人为主此说的代表。    

     此三说互相矛盾,因而关于三槐王氏族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   

     三槐王氏的开基始祖,是唐朝黎阳令王言。据北图所藏《王氏世谱》所载赵孟页(俯)《宋尚书兵部侍郎许国公赠太师尚书令王公纪略》,王言的父亲叫王乾,而非他谱所称的宰相王抟。王乾大概是个普通百姓,因而文献上只提到他的名字,而未提他的官职。王乾之子王言,始定居于山东大名府莘县。史称王言官唐末黎阳县(今河南浚县)县令,是个七品地方官,后以子孙贵,追赠许国公。  

    今天,三槐王氏宗族的后代已遍及全国各地,在今天的中原地区及东南的南京、绍兴、余姚、大仓、漳州、泉州、南靖、晋江、广东、揭阳等地,都有三槐王氏的重要分支。明清之际,三槐分支——广东揭阳王氏家族的王弘毅,更走出国门,移居泰国,定居于揭西县河内乡,至今已传九代,族人达一万二千余口是三槐王氏在海 外的较大一支。          

                                  

                            

 ( 8 )

围绕最后一位宰相的争论

王褒十二世孙抟,这位唐末宰相,是一位明达  有谋之人。唐自中叶以来,中官权重,外朝百官 形同虚设。昭宗之时,欲革此弊,用他及崔胤等人为相,政事皆听参决。中官失去权柄,不甘受制于人,便与方镇结合,欲内外夹击,要挟昭宗。王抟看到国难即将来临,劝昭宗暂缓其事,昭宗听后,颇有采纳。时崔胤与他同居相位,忌惮他才能过己,遂捏造实事,诬造抟与宦官勾结。昭宗不为所动,罢胤相。未几,崔复与方镇联合,逼迫昭宗,又告王抟谋反,昭宗只得复崔胤相位,贬王抟为崖州司户参军事,抟忍辱赴任,行至兰田驿,被追诏赐死。时为光化三年六月己巳日。王抟含冤而死之时,也是琅琊王氏数百年宰相历史结束之日。他的後代《唐书宰相世系表》说有子三人倜、倓、伦。王家自撰家谱,则说他另有一子王言,唐末任黎阳令,裔孙分支为三槐王氏。又有人说,三槐王氏望出太原,与王抟无关。上述三说互异,令人莫衷一是,由此引起一场争论,清修《三槐王氏宗谱》附载王国栋《修谱辨异》说:三槐王氏,系出琅琊,唐季,黎阳令讳言者避难居大名,隐其宗望。然吾祖黎阳令系丞相抟之子《特晋公传》中未曾首叙丞相抟,是以后人不能无疑焉。

今查桑维翰《题黎阳公豫赞》云:公之先系出太原,嬴秦乱离,避居琅琊,后遭兰田之祸,遂占籍东京。核之史鉴,唐光化三年六月。丞相抟赐死兰田驿,是兰田之祸,别无他人。此谱又叙其支派源流曰:“王氏出自姬姓,为周灵王太子裔孙,至秦,分为琅琊、太原二望。琅琊王氏数传至晋丞相导,导九世孙褒,江陵陷,奔后周,封石泉公,家渭南。为石泉王氏。褒十二世孙抟,相昭宗,封鲁中,遭兰田之祸,其子言遂占籍魏郡之莘亭,别称太原人。”说王抟遇祸之后,有子王言,迁居魏郡莘县;为三槐王氏开基祖,抟望出琅琊,而琅琊又出太原,故三槐王氏,一曰出琅琊,一曰出太原,史书两称,各有所据,且谱中所附辨异及源流,皆于史有证,

并非坊间卑俗之人故意伪造。因此具有较强的可信性。 与 上 述一说不同,以山

                          ( 9 )                    

西太原;河南密县等地王姓人为代表,认为王抟后人无闻,三槐王氏出太原王氏,乃隋文中子王通之后,原属河汾龙门王氏,与王抟及其琅琊王氏无关。王抟后人是否缔造了 三 槐王氏,因历史上没有直接的记载。后人无论如何把他与三槐王氏联系起来,都不过是他身后的事情了。而由他引起的三槐王氏所属之争,不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作为琅琊王氏的最后一位宰相,在历史上和王姓人的心目中,占有引入注目的的

摘自《中华姓氏通书·王姓》一个宰相辈出的家族篇

· 家 谱:姓 族 历 史 轨 迹 的 见 证 (摘要)

       …………一部部家谱,实际上是一个个家族的生命史 。王姓很早就有自己的家谱。从最早的那部王姓家谱开始,历代都有人补写和续修自己的家史,形成了自己的修谱家风,也留下了无数部令人称颂的谱学著作。    

                                           

                          

 修谱起源与续谱家风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用《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牒著作。至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谱学于是大兴。隋唐五代以后,私修家谱也盛行起来,以至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修再修以至多次重修和续修,修谱也成为各宗族活动中最重要的大事。

王姓的最早一部家谱修撰于何时?是官修还是私修?因为历史上缺乏记载,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东晋太元中(公元三七六至三百九十六年),员外侍郎贾弼之,曾为天下十八州七百多个著名家族作谱传,名曰《姓氏簿状》,其中也必然包括在此以前名扬天下的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太原祁王氏、东海王氏、北海王氏、元城王氏等等。至刘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又三次引用《王氏谱》,说明至

                                ( 10 )

少在南朝初年,王姓已有自己的家谱。其后梁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又十五次引用《琅琊临沂王氏谱》,一次引用《王氏世家》,说明王氏家谱在当时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同时王姓人又多是天下公认的谱学行家,如王弘对《姓氏簿状》素有研究,他当朝理事,可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王僧绰任吏部郎,“究识流品,谱悉人物”谱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他的长子王俭,在精通谱学的基础上,对世代的《百家谱》复加去取,得繁省之中,编成《百家集谱》十卷,在谱学上的修养更超过先人。又有王僧孺粱武帝时任天下家谱总纂官,奉诏改定《百家谱》,相继编成《十八州又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成为以前各代家谱的集大成者。当时社会公认的有两个以研究谱学而闻名的姓族,一曰贾氏,一曰王氏,称为“贾王之学”后人也把谱学称为“贾王之学”。

因为王姓是研究谱学的世家,编修自己的家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到隋唐五代时,王俭和王僧孺的谱学著作还都在流行,王姓自已的家谱也通行于社会,被奉为天下修谱者的蓝本。此外北周人王褒所撰的《王氏江左世家》二十卷;佚名氏的太原《王氏家传》二十三卷;南齐人王逡之所撰《续百家谱》四卷;《百家谱拾遗》一卷;《南族谱》二卷;唐朝人王玄感的《姓氏实论》十卷,王方庆的《王氏家牒》十五卷;《家谱》二十卷;《王氏著录》十卷,等等。也都是唐宋时最为通行的谱籍。至於宋元以后,私修家谱之风大盛,散居全国甚至海外各地的王姓人都有自已的家谱。王姓家谱究竟有多少?谁也难以统计清楚。但据最保守的估计,总数至少在两千部以上。

另据最新消息说,目前全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家谱总数有三万四千多种,这一统计数字,还没有把散布于民间的各种家谱包括在内。就王姓家谱而言,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收藏有王姓家谱一百一十二部,北京图书馆收藏王姓家谱一百一十九种,是世界上两个收藏王姓家谱较为集中的地方。此外,近年来成立于山西太原市的中国家谱资料中心,收藏有全国近二十个省二百五十一个姓氏的三千多部家谱

                              ( 11 )

缩微资料,其中王姓家谱资料最多,达二百五十四部,占收藏总数的近十二分之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王姓家谱,绝大部分来自福建沿海一带,其余各省虽有收录,但因来源有限,显得极不全面。等有朝一日,王姓家谱的绝大部分被收起来的时候,必将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摘自中华姓氏通书 王姓  王姓家族文化篇

            存世最早的《琅琊临沂王氏谱》(摘要)   

     《琅邪临沂王氏谱》,宋翰林学士汪藻撰。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少以才学知名,他博极群书,是一位论著等身的人。他对《世说新语》也有极深的研究,著有《世说叙录》两卷,为书中二十六个著名家族编修家谱,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刊行于世。《琅邪临沂王氏谱》就是在这本书中排列第一位的家谱。    

     这部家谱是一部记述琅邪王氏汉隋间六百余年历史的学术著作。由于琅邪王氏在这一时期贵显无比,族中有六十三人分别在《汉书》等十三部正史中列有正传,另有许多人事迹散见于诸如《世说新语》、《高僧传》等笔记小说或人物传记中。如果根据传记把琅邪王氏各人联系起来,正好代代相继,累世不断。《琅邪临沂王氏谱》就是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汉隋间十余部正史中琅邪王氏的资料编辑而成的。    

     这部家谱的最早雕印本,现藏日本某地,早年曾由经阁丛刊社用珂版影印面世。国内则由中华书局在1962年翻印发行。至1982年,上海古籍社影印王先谦校定的《世说新语》,又把它作为附录影印出版。    

 

  

          影响重大的《太原晋阳王氏谱》(摘要)      

         如同《琅邪临沂王氏谱》一样,《太原晋阳王氏谱》也是由汪藻从史书中辑出、作为《世说新语》的附录刊行于世的,此谱前是世系图,中是正文,后有附录,是后汉至南北朝间太原王氏十世、五十一人的家谱总集。 如前所述,太原王氏是汉晋时期的一个著名家族,也是王姓中的重要支派之一,本谱就是太原王氏辉煌时期的历史记录,因此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部家谱的附录部分中,还突出了家谱的《世说叙录》特点,将《世说新语》中琅邪、太原二望王姓人的别称一一列出,并注以本名,这也是此谱的一大特色。家谱把太及琅邪两族王姓四十六人九十九个别称统一编排出来,使人看后既知其本名又知其别名,为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进一步增加了此谱的使用价值。 

此谱的版本及流传,与《琅邪临沂王氏谱》相同。  

                            ( 12 )

 

集大成的《开闽忠懿王氏族谱》(摘要

     福建《忠 懿王氏族谱》亦即开闽王氏的家族总谱,始修于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0年),以后各代都有增修、续修,至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纂成合族谱,共八册,不分卷,无目次。该谱藏福建师大图书舘,中国家谱资料中心(在山西太原社科院内)有复制件。 

清末修成的这部家谱实际上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汇集了开闽王氏历次修谱的序、跋,以及各种碑文、墓志、祭词等,不仅有忠懿王氏世系,而且还有各支派世系,凡重要人物皆有纪事。内容丰富,资源翔实。对散居于福建、广东、台湾、香港及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开闽王氏后裔来说,这些资料无疑都是十分珍贵的。  

 《忠懿王氏族谱》的主要内容,包括序、德政碑、重修王氏家乘跋、诸公纪事、琅邪王氏入闽记、大明景泰四年重修家谱序、祭祠祝文、闽王墓志、古迹纪事、明

万历三十年重修谱系、仕闽通谱、先世系考、谱世次、增修族谱序纪、命字序次、诸支派世系、宗祠丁男各册等约七十二个部分。谱中编撰者自称是“开闽第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在王审知前,又称出琅邪王氏,所序世系,略与《唐书·宰相世系表》相同。

 (以上提供的资料均摘自达良编撰的《中华姓氏通书·王姓》一书有关章、节的摘要———摘彔者:太湖王茂松)   

讯息

《中华姓氏通书》编委会:名誉主任:程思远  主任:辛业江 副主任陈克勤

   (《中华姓氏通书>第一辑王姓  达良撰   海南出版社 19932月出版

《夏姓氏丛书》[]  王泉根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5)

  王泉根通讯地址:重庆市北暗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邮编630715  (此系1993年前的住址和电话)

                        直拨电话:08215863901204(传呼

《百家姓书库》[ 作者:王泉根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4月第一版

《中华姓氏通史》第一辑【 王姓】 作者:王大良  东方出版社  200012月第一版

中国史学会重奌项:《中华姓氏谱》总顾问:费学通  主编:李学勤 (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20009月第一版 。王姓卷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梁满仓著

《中华名门望族丛书·历代王氏望族》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07年出版。

                                       

发稿人:安徽省太湖县 新安琅邪王氏后裔王茂松 2013728

( 13 ) 

上一篇:坦腹东床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