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分类文章

王兴文/文简公世系节点的思考

浏览次数:29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关于文简公后裔部分世系节点的思考

--兴文 

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璧公字大献,传九子廿三孙,璧公五世孙王文简,宋初自金陵任泾县令,勤于政务,爱泾县之佳山秀水,遂附籍。后裔昌盛,以泾县周边为主要析居地,亦有不少远迁的,今初略统计,文简公后裔在生人口数以十万计。这样一个大支,我们新安琅琊王氏宗亲会一直在关注,近年来宗亲会一直在搜寻文简公支资料。只是由于与文简公支相隔较远,未曾组织考察,因此以前只得到一些零星资料,对比资料发现文简公支传承世系中有些疑问。尤其是旌德东固谱中节点竟比其他各支早了很多,对应世次的先祖也就出生得早了不少,更是存有疑惑。近日得蒙芜湖宗亲提供一批关于文简公支派的宝贵资料,总算构成了稍微丰富的文简公分支资料库。兴奋之时,仔细阅读,感觉以前的疑问更是放大了。主要存疑如下:

其一:新安老谱中敬伦公之孙为四八、四九二公,并未以文简入谱,以致后人不知二公中的哪一位是传世的文简公,或者文简是另有其人。

其二:文简公世系传承较快,洪武初竟已发至廿五世后,而新安各支谱中这种现象基本不存在。

其三:文简公支谱中前廿五世生年存在较大问题,粗略计算,有些世系节点生年竟然平均年率为十五年。这个问题在旌德东固王氏支谱、大高村支谱、芜湖三山新沟潭支谱中普遍存在。

其四:旌德东固谱中自文简公以下竟空缺七代,以失讳而记录,十三世贤公记录为文简公九世孙,其间竟不可考。

带着这几个疑问,我再次对照家谱资料中的世系节点,认真比对思考,得出以下不成熟观点:

基于新安总谱资料中敬伦公之孙排行为四八、四九二公,以行序为线索,大高村家谱中文简公世系资料为王璧---思经—敬伦---廿一--文简---仲百---计---公礼---一府君---六三---四八,我以为此处的四八也就是文简公,节点中的中间这些内容应考证作出处理。理由如下:

一、在旌德东固谱中这几代人是以缺为记的。应该是最初修谱时就记不清了,因为与周边同宗家谱记录不一,才这样写出缺几代。

二、分析有关文简公后裔大高村等支谱,其中部分节点存在的问题,依据大高村等家谱中记录的先祖出生年代和世次,结合支谱中的记录我制作了一个文简公世系对照分析图。(详见附图)

依据的信息来源: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嘉靖版)(王应斗主修) 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王茂功撰修)  庐山区周岭王氏家谱  湖口县新编新安琅琊王氏家谱(王先黎主修)  大高村家谱资料   三山新沟潭家谱资料  贵池唐田王氏家谱资料   旌德东固王氏合修宗谱

大高村谱图

 

对比分析图

        从上图中很明显看出大高村谱等支谱中几代先祖生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结合前面出生年率的计算,感觉世系节点确实存在问题。

相关先祖生年:一世王璧公生于845年;二世璧公七子思经公生于875年(有两种说法,此以王茂功老师考证的记录);三世敬伦公,大高村谱载敬伦公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宦金陵,则敬伦公约生于900年(此处可能不很准确);其他详见附图中。

在其他各地支谱中文简公后几代世系中出现较多的是文简—仲*--重*--福**,而仲*在大高村谱中为元*字仲*,重*在大高村等谱中为隆*字重*,福*在大高村等谱中记录为福*即受*。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将文简公支下世系定为:(1)一世王璧—二世思经—三世敬伦—四世三八(大高村公支谱为廿一)—五世四八(即文简公)—(2)六世荣*(或为总谱中的潭公)—七世四八(因资料有限,无有力资料以确定,故暂以总谱中的四八补充)—八世仰*—九世元*—十世隆*——十一世受*——

这样整理后将原大高村等支谱中相应节点减少了五代,避免了家谱资料中先祖生活年代的相互冲突。

将更新后的节点用来计算文简公支下世代数,那么在生世代数便为34—43,(现实家谱记录则为39—48),如果与我新安琅琊王氏各支在生世代数对比,感觉修改后的也更科学些。

以上只是本人对家族世系探索的不成熟思考。限于资料和能力,加上考证态度不够认真,考证结果是否能得到认同,确实心里没底。对于本文观点的考证还有待于从浮梁思经公后裔支谱、文简公在泾县、旌德等地后裔支谱及其他支谱中发掘线索。

愿本文虽不是抛砖引玉,但千万不要抛文引得砖拍头。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得作为论断而引用。为做好世系资料的考证,请各地宗亲提供资料。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