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艰辛 只为一句父亲的嘱托
八年的艰辛 只为一句父亲的嘱托
王庆东
常言道:父亲的命令不可违!我想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我必须承担起做儿子的责任。2001年,父亲患肺癌晚期,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的弥留之际嘱咐我三件事,一:说桐城是我的根,那里有我爷爷奶奶的祖坟,要我经常回去看看,给先祖们上上坟(古人言,祖坟管三代)。二:如有可能,把他们兄弟五的骨头迁回桐城葬在一起。他们兄弟5人,老大、老五葬在桐城,老二葬在贵池的杨街,老三葬在贵池棠溪(无碑)。三:回桐城看看宗谱,说家谱中记载着我王氏家族的字派,即;文之孔道,学士承先,世光忠孝,礼定前贤,后面还有四句他记不得了。他说家谱文化是传承王氏家族的文化。于是,在他弥留之际我便一一承诺。
父亲去世后,我无比的悲痛,半年都没有缓过神来,2002年,清明节期间,我背起行襄达乘邻居回桐城祭祖的顺便车赴桐城祭祖,好在老家还有一位堂姐(叔叔家的女儿)、姐夫,以及远房的堂兄,在他们的引领下,找到太婆、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叔叔婶婶以及至亲的共十一关祖坟,祭拜完祖坟后把父亲临终嘱托的三件事与堂姐夫进行了交流,第一件事,祖坟已经找到,只要今后坚持即可。第二件事,因三伯父的坟墓无碑,也不知道葬的具体地址,劝我罢休。第三件事,家中老谱在文革期间被毁,只有打听周围村庄是否有老谱存在,想要找到还需要时日。自此行之后,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我都回桐城祭拜祖宗,但寻找家谱一事仍然遥遥无期。
好在当今的社会是高科技时代,如是借助网络信息来寻找我王氏家谱,从桐城论坛、到枞阳帖吧、新浪微博、网易微博以及自己的QQ空间广发《寻根问祖》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发现在寻找《文之孔道,学士承先,世光忠孝,礼定前贤》字派的不是我一个人,有浙江金华的王伟忠,有宣城宁国的王群(光字辈),当王群叔叔告诉我他曾经找到了家里有宗谱的宗亲王晓春,并把王晓春的QQ以及手机号码给了我,让我们取得了联系。于是在2012年10月5日与浙江的王伟忠约好一道去桐城市金神镇许嘴村王晓春家拜谒老谱,因王晓春远在东北辽宁就职,王晓春安排他大哥王长春在桐城负责接待我们,因我从贵池出发,比王伟忠从浙江的路程近,我先到了桐城城关,当晚在王长春的热情接待下,我们共进晚餐,虽然是第一次见面,王氏一家亲的情分非常亲切。
次日一早,王长春把我和王伟忠一行四人带到他家,王长春从他家的阁楼上端出民国五年五修的(1916年)老谱,我们在他家客厅摆放果品敬香,然后又在院内焚纸,行了三跪九拜之礼后将22本老谱一一翻拍成影印文件,回家后立即建了一个《敦睦堂》王氏宗亲联谊群,再把翻拍的老谱影印文件上传到QQ相册里,供族人阅览。当初建群时已经联系上了32位王氏宗亲,此事的顺利完成,得感谢王群叔叔提供的便捷,让我们少走了多少弯路,更得感谢王晓春的全家热情的接待和无私的奉献。 老谱上传到家族群后,人气越来越望,但也给人一半喜来一半忧,喜的是,让更多的族人想见而未见过的宗谱;忧的是,我王氏宗谱近一百年没有续修了。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先生说“前乎此,而谱不立,则不知谁始;后乎此,而谱不立,则不知其谁传。稍有知识者,自当以谱牒留心。谱也者,所以溯流穷源,详世系,而分昭穆,别之派,而辩亲疏,载生卒,而志坟墓;访迁遗,而核真伪;尊其祖、睦其族,越一世一修。若三代不修谱成为不孝之人也。” 受司马迁、程颢的等等精神影响,给家族群里的广大族人引起广泛的热议,不少的宗亲强烈要求成立宗亲联谊会、宗谱续修编委会。在得到家族群里的宗亲王礼宜将自己家的住房无偿的奉献出来做修谱办公室。于是我们于2013年农历正月初四,由四位发起人王群、王伟忠、王晓春和我共同召集,在桐城市双镇王礼宜家成立了宗亲联谊会,在联谊会上通过选举产生由我来担任会长、双港镇王圩村王超担任常务副会长、双港镇中心小学王程虎担任秘书长,王晓春、王伟忠担任副会长、金神中学王冬生担任会计、桐城农村商业银行双港分行王孝祥担任出纳、双港镇中学退休教师王礼让担任主编、双港镇王圩村王有才担任副主编。在此次的联谊会上用选举、推荐等形式落实了十二位理事负责各片区的登记入册工作(后因工作的需要,又补充十四位理事)本次的会议一切费用由王晓春宗亲一人资助。在如今宗谱玉成之后,我代表全体王氏宗亲向他表示万分感谢!
自从我担选会长后,为了全身心的投入续修宗谱大业,我关闭了我赖以生存的、在贵池颇具影响力的《庆东影楼》,背起“五皮政策”,即:“饿着肚皮、厚着脸皮、跑破脚皮、磨破嘴皮、熬着眼皮”,十上桐城;八下枞阳、五去安庆、三去祁门、两去宁国、还有岳西、潜山、合肥等地。为别人家寻找上源,曾经五次上别人的祖坟山寻找上源,生怕续修宗谱出错。以上出差的车旅费全是我个人承担,未在编委会报销一分钱。
在修谱的过程中,主编王礼让以年龄过大(75岁)为由,撂下了挑子。常务副会长王超,以自己是种粮大户没有时间为由也撂了挑子。由于王有才副主编修谱经验不足,导致续修宗谱出现一些不应该存在的错误。池州《一品谱局》的老师们都开玩笑的说“我们是农民修谱”哪有不错之理,为了将续修宗谱的大业顺利完成,让全体族人顺利的领到宗谱,我只有一个人亲自来完善。我族先祖曾有修谱五难之说;“谱之作也,联属乎万众而秉笔于一人。成之,若甚易也,而其势则有五难,何也?先涣散而今收合,则物情参差如理分丝,头绪紊而难齐也;此属贵而彼贫贱,则势悬殊如临陛分位,判而难合也;行公正遇邪险,则趋向反背如熏莸兰蕙香,臭异难投也;怀小念而未大义,则心志蛊惑如祸起萧墙,亲友成仇而难平也;执己见而背公论,则举动颇僻如拗蠢骡性,发起后而难顺也。”本次续修五难后须再加两难,其一,距民国五年的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年之久,很多先辈早已过世,晚辈们甚至不知道先辈的名字,给修谱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其二,这次的续修宗谱的发起人,还是离开祖籍地已有很多年代的外县外省人,例如浙江金华的王伟忠、宣城宁国的王群、远在万里辽宁锦州的王晓春、以及池州的我,因为家族中很多人不认识我们,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我们是骗子,因为不熟悉,难以服众,所以给修谱工作也带来很多不便。
在续修宗谱期间,还将迁桐城的始祖墓(上次修缮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二百八十三年未修的老祖坟花费五万八千元一并进行了修缮,历经八年的艰辛(三年寻找老谱,五年的编修)终于在2018年的5月3日将一百二十五套宗谱发放到各族人的手中。 在父亲面前的一句承诺,历经八年的艰辛,“一,常回桐城祭祖,我基本每年清明节都回去,并且在2016年还带上堂兄(二伯次子)以及我二弟,2017年带上堂兄、堂侄及四弟,2018年没去,因为母亲重病住院,我必须在医院值班,无法分身回桐城祭祖。二,将兄弟五人拢到一起,因三伯坟墓无碑,无法完成,只能把他兄弟五人名字载入家谱的折中办法来完成。三,回桐城看看家谱,熟悉、传承家谱文化,我不仅看到了老谱,并且还进行了续修。续修家谱以及祖墓修缮是父亲计划外的工程,但我一并完成”,希望在天堂的父亲将儿子这八年的艰辛进行一次验收!